人物简介

   李保国,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今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李保国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详细>

李保国:点燃太行脱贫致富的希望

  从武邑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李保国,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有了李保国手把手的“传帮带”,1千多人口的岗底村就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艺师证书。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详细>

作为专家

见不得老百姓穷

  李保国说,太行山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扶贫攻坚“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性问题,走出了一条开发式扶贫新路子。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这是李保国常说的一句话。李保国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讲技术、搞培训,他既不要工资,也不拿股份,有时还倒贴科研经费。他常说:“不为钱来,农民才信你;不为利往,乡亲们才听你。” 35年来,李保国推广实用技术36项。通过科技创新、产量翻倍等一系列科技成果,他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他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把许许多多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变成了“技术把式”。  >>>详细

把我变成农民

  “让农民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李保国说,“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农业科研才有生命力。”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坐热,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

  30多年来,李保国在山里“务农”的时间年均超过200天,成了一个不打折扣的“农民教授”。 >>>详细

作为师长

李保国:严师慈父

  李保国不仅是科技攻关的高手,也是甘为人梯的良师。

  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还是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详细

“桃李之家”的掌门人

  李保国和学生们有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他给自己取名“老山人”。

  今年4月8日,李保国去世前两天,“11硕—祁娇娇”曾在群里发图片询问:“我这有一片树,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的多的枝条就死了,是什么原因啊?”当晚9时,“老山人”回复:“娇娇的树是一年生枝条时的大绿浮尘子产卵造成的冻害。”这是学生们收到的李保国最后一条信息。 >>>详细

作为亲人

李保国:最愧对的是妻子和儿子

  儿子从1岁多就被父母带进山,直到快上小学才回城。因为父母进行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所以他被人叫做“小流域”。八九岁起,他就经常一个人在家,做饭洗衣服都会。因父母太忙,疏于管理,他的学习成绩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严重下滑,高考也很不理想。好在工作后的他自考了本科,还完成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2015年,李保国被评为“燕赵楷模”,在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详细

新闻事迹 追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