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记忆(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4-12-12 09:05:04来源: 新华网分享到: | 更多 |
80岁的佘子清出生在南京夫子庙。在77年前的那场浩劫中,佘子清的母亲佘赵氏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他逃到美国大使馆门前,头上被日本兵砸了一枪托满脸是血,逃进大使馆才躲过一劫。佘子清在家中讲述自己当年逃难幸存的经历(左上,12月8日摄);佘子清在自家小区楼下和邻居闲聊(右上,12月8日摄);佘子清在展示自己在纪念馆当讲解员时的照片。
自2004年3月起,老人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起了志愿讲解员。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佘老始终坚持,讲解时间超过3000小时(右中,12月8日摄);佘子清在南京西康路原美国大使馆前回忆当年被日军用枪托砸伤头部的经历(左下,12月8日摄);佘子清在纪念馆家祭时诵读祭文(下中,12月4日摄);女儿佘瑾(左一)、佘子清、老伴王玮玉(左三)、女儿佘珏(左四)在纪念馆“哭墙”前合影(右下,12月4日摄)(拼版照片)。
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首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家祭活动。77年的沉痛记忆在幸存者的祭奠中再次集中呈现。家,于幸存者,一半在纪念馆刻满黑体姓名的“哭墙”上,一半在记忆缠绕的现实生活中。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迄今已77周年,即使当时最小的幸存者也有77岁。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统计,自2014年1月至今,至少已有2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陆续离世;目前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人数逐年递减。记者近日走近这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代表,亲历他们的生存状态,重访他们亲人遇难的地点,感受他们无法愈合的伤痛,用影像见证他们的“幸存记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沈鹏 李响 摄影报道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