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氢弹之父”于敏的中国梦: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1-16 15:02:5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资料图:我国第一枚氢弹

  而中国的第一枚氢弹,应该说它的小型化已经做到了相当好的程度,第一枚氢弹就具备了实际投送、实战的这样的一个基础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氢弹不可能是从国外的某种构型延伸出来的,所以说于敏构型我们可以当之无愧的讲,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一个氢弹构型。

  至于独特的于敏构型是不是后来影响到了氢弹的进一步小型化乃至效应剪裁弹的研发,这个可能涉及到很多国家的核机密的东西,但是如果岁数大一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1977年8月,当时负责国防科工委工作的张爱萍将军曾经写过一首诗:合金钢不坚,中子弹何难,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关。

  资料图:1992年11月在中物院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于敏)。

  这四句话其中专门讲到了中子弹,中子弹就是大家所说的效应剪裁型的核武器,它需要氢弹的高度的小型化。在当时是世界级别的难关,那个时候美国刚刚公布要装备生产中子弹,而这个时候从张爱萍将军的这首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子弹研发在当时已经取得了一个相当可靠的进展,尽管没有以官方公开的形式公布,但是张爱萍将军的这首诗里,实际上就已经告诉我们,在1977年8月之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于敏院士在核领域科研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也可以感受到这个领域我们在整个的世界水平当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领先的位置。

  网友和朋友们更多的讨论的是技术问题,其实我想大家从事的领域从事的专业不同,从于敏院士受奖和他的事迹上来看,我想说的更多的是要想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于敏精神,于敏精神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

1 2 3 4 5 共5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