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王进:超高压导线上的“蜘蛛侠”(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6-15 08:33:2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技校生跻身最高荣誉殿堂

  就在央视直播那天的晚上,王进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看电视,眼看《新闻联播》开始了,王进平静地说:“爸妈,您儿子今天有可能上电视!”到了这时,两位老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新闻开始,王进的父母看到儿子在那么高的导线上进行带电作业时,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抓住王进一顿骂 :“你个臭小子!骗我们这么久!你可再不许干这个了!……”骂着骂着,老人哭了起来……

  像大多传统的山东人一样,王进特别重视孝道。但就工作这件事,王进十年没跟家里说实话。

  “他一出门,我就问他做甚么去?他说,看仓库去、巡线去……我心里算着他什么时间该回来,也有过疑问,可也没多想……”王进的母亲孙玉芳是一位老电力职工,她对带电作业的危险性太了解了,所以一直反对王进干带电作业。面对忠孝不

  能两全,王进选择了隐瞒。

  “他小时候,就好爬高上梯,一点也不怕高!上初中时,就爱算电力题。因为我本身就是干电力的,遇上不会的他老问我,这个电路图怎么看,那个数算的对不对……”王妈妈谈起儿子总是滔滔不绝。

  初中毕业,王进同时考上了高中和电力技校,没有犹豫,他选择了技校。1998 年技校毕业后,王进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电力工人。

  2002年,王进开始从事带电作业工作。第一次摸导线的经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害怕,就是害怕!”尽管嘴上说“害怕”,但记者还是能感觉到王进身上那份自信和骄傲。

  王进的师傅徐元超记得,王进刚接触带电作业时,只要一有时间就闷头研究各种输电线路的参考书和塔形金具的图纸。从门形塔到酒杯塔,从单回线路到同塔双回,哪种塔形应该怎样攀爬,王进都一一学懂吃透。几年下来,软梯法、秋千法等十几种进电场的套路都烂熟于心。

  工作至今,王进经历过的带电作业近百次,累计作业时间300多个小时,没有一次出现失误。

  带电作业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王进在工作之余搞出了很多小发明、小创造。他常说,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改进都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有一次,王进打算改进一件工具,他很快找到了改进方法,也清楚改进作用和数据,但发现自己就是无法进行验算。“当时我只能找新来的大学生同事帮我列公式进行验算,第一次发现自己在技校学的知识不够用了。”通过这件事,王进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从那以后,王进特别注重各项专业知识的学习,勤看、勤学,虚心向老专家、师傅们请教。经过不断努力,他先后完成了函授专科和本科的学习,弥补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

  过去500千伏线路的检修工具都是铝合金材质的,当电压达到660千伏后,这种材质的工具就无法满足电压产生的压力。王进和同事们研制的屏蔽服、电位转移棒、大刀卡等多种工具都成了±660千伏带电作业的工器具,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空白。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王进凭着团队自主研发的“±660 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位 35 岁的济南小伙儿,成为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能获得这个奖真是万万没想到,我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创新对于我们一线职工来说是份内的事儿,并没有什么高大上。”面对国家级的荣誉,王进这样说。

1 2 3 4 共4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