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李浩:飞行的航迹永远向前(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5-24 14:14:57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行不止步,勇挑强军重担

  改装带来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知识结构的重塑、能力素质的跃升。在军队转型建设时期,对于年近半百的李浩来说,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才刚刚开始。

  无人机是系统作战,需要多人协同配合。全面掌握各专业知识是对无人机飞行员的基本要求。他不仅需要彻底打破30多年有人机飞行形成的“一人一机”思维模式、从零建构“多人一机”系统思维,还要克服年纪大学历低的劣势,从头开始学习多领域全新知识。为尽快胜任岗位,他把各专业要点编成顺口溜反复记忆,别人学一遍、他就学十遍甚至几十遍;厚厚的专业书籍被他翻的破旧不堪,到处都是胶带补丁和密密麻麻的手记;只要技术专家和工业部门人员在场,不论年龄大小,他都抓住机会虚心请教,有时甚至把技术人员问得哑口无言。

  无人机与有人机飞行操控最大区别是需通过数据感知飞行姿态,为获得这种情境意识,每次模拟飞行前他都尽量早到一个小时,坐在方舱内反复体会,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翻原理联想飞有人机时的空中动作。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8岁的年纪,从零开始的李浩,通过勤学苦思最终练就了看屏幕数据就能感知飞机空中姿态的本领。改装无人机以来,他先后主导突破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发现解决无人机各类问题缺陷20余项,大大提升了空军无人机运用效能。

  李浩给年轻的飞行员讲无人机系统。(杨军/摄影 )

  那一年空军“红剑”演习,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任务,标志着空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融入作战体系。2014年,李浩随部队参加“和平使命”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蓝军指挥车”进行搜索确认并即时摧毁,这是攻击-1型无人机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2015年,空军组织某型无人机高原试验,52岁的李浩闻战则喜,不顾年龄风险与强烈的高原反应,全程跟飞,记录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无人机在高原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驻地换了5次、岗位角色转换3次。这对一般军人来说,实属不易。

  没有职位的升迁,没有利益的驱动,面对愈加恶劣的环境,他只有一句话:服从组织安排,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

  “在顺利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一口河南口音的普通话,每次谈到飞行李浩便来了精神,滔滔不绝。他说,在部队三十多年了,性格和生活早已与军营融为一体。有时候抬头看着天空掠过的飞机心里就会痒痒,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情境想象,仿佛自己还在操作室一样。

1 2 3 4 共4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