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
线路“刀手”李刚
李刚在工作中。
人民网郑州2月5日电(霍亚平)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出口海外,中铁装备历经了近20年的创新和涅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产品到品牌,从速度到质量,中铁装备正在加速前行。
李刚,80年代末技校生的缩影,1992年参加工作,进入到盾构机国产化的攻坚浪潮中,李刚从隧道局修理厂调入盾构制造公司,2003年恰逢“盾构机实验模拟平台”国家863计划刚落户盾构制造公司,李刚从一名最基础的电气工入手,开始参与到“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的863计划中。
当时国内外市场均被“洋盾构”垄断,“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就是制造国产盾构的起步计划。李刚从图纸开始,梳理每个系统、每个电缆走势。他从零开始,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稔于胸,这个过程李刚用了整整五年。
2007年“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组验收,2008年“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组验收。随后,李刚又投身到第一台国产盾构的制造之中,负责这台盾构的电气系统。2009年第一台盾构顺利下线,被适用于天津地铁的施工,也是国产盾构第一次用于“实战”,获得了施工方和业主的一致好评,从“一”开始,拉开了盾构国产化的大门。
盾构机作为工程机械之王,电气系统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一台机器有上千根电缆,数百个走向,数万个节点,堪称工程机械设备之最。这上千根电缆、数万个节点就是设备的“血管”,李刚则是打通这些“血管”的“主治医师”。
“每天在车间,我至少要接上万根电线头,每一根都确保无误,才能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李刚告诉记者,现在好多人直呼他“刀手”,即指他在解决盾构机电气问题时的快稳准狠、干净利索。
而今,中铁盾构不仅有用于地铁、山岭隧道、水利工程施工的盾构,更有走出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等国际市场大显身手的“中国盾构”,李刚已成长为当前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
在企业五届创新设计大赛上李刚频获嘉奖,先后斩获两次三等奖,一次二等奖,在2015年还获得了装备十佳科技标兵称号。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中,他和他带领的电气车间也成为出品“作品”最多的车间。
从第一台国产复合式盾构机的电气组装到现在,李刚已经高质量地完成了300多台盾构的电气系统组装。四年前,李刚研发制造的盾构机核心部件液位传感器打破了国外企业的百年垄断,性能跃居世界第一。
2016年7月17日,世界首创的中国马蹄形盾构机成功下线,表明中国实现了异型盾构装备生产的全面自主化,也标志着世界异型隧道掘进机研制技术跨入了新阶段,中国工匠们站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巅峰。
“我的职业操守就是,把自己的每件事情做好,一点小事情也必须要认认真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