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从热议“记住乡愁”看“改革饥渴”
//www.workercn.cn2013-12-2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从热议“记住乡愁”看“改革饥渴”

本网评论员 如意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诗意的、甚至有几分小清新的表达,出现在中央重要会议的决定之中,让不少人吃了一惊。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之类充斥政府公文,对这种程式、呆板的表达,公众早就很烦,但也习以为常了。因此,高层决议在语句表达上稍有变化,自然容易引来“围观”。

  而“记住乡愁”之所以招来热议,更重要的是它指向的现实内涵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被大规模破坏,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等问题到了急刹车的时候。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村落的消逝会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断裂,而城市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也都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那推土机推倒的是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子孙后代对生命的记忆与寄托。难以想象,没有了四合院,北京的乡愁何处安放?没有了石库门,上海的乡愁何处寄托?没有了梧桐树,南京的乡愁何处寻觅?

  热议“记住乡愁”的实质,是公众对改革的焦虑与饥渴。这种饥渴既表现在对重大改革政策的猜测、激辩、解读上,也表现在对迟迟按兵不动、不见改革行动部门的不满上。

  其一,从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中国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会前,媒体即纷纷猜测可能会推出什么改革举措,民意调查也同时密集展开。包括相关专家在某一学术研讨会上的“只言片语”,也会被敏感的媒体拎出来做成重头报道。因为公众太想知道下一步的改革动向是什么、公众能从改革收益什么。公众期盼改革深入推进的心态一次次在这样的猜测与争论中升温。

  比如,关于延迟退休的问题,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关于住房保障的问题,甚至关于国民休假日期安排的问题,凡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积累了不少矛盾、公众热盼顶层有科学设计的事情,媒体的热浪总是一次次掀起。

  同样,这些重大会议之后,对决议的解读即隆重登场,如“多少次提到‘改革’等关键词”,屡屡成为媒体梳理决议的惯用手法。

  其二,公众对改革的饥渴,还表现在对不作为部门的抱怨、指责、嘲讽上,从公安、法院、医疗、交通、环保,这样的部门可以列举出一长串。有意思的是,对有作为有建树者,公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近日一家中央级媒体刊发评论,点名道姓地夸中纪委,说“近来高频率的省部级官员落马见证了中国反腐的高压态势”,“这个部门现在真正是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舆论充满期待”,“舆论应该为其颁一枚大勋章”。媒体如此激动,反衬出对更多不作为部门的不满。那么,下一个能被媒体点赞的部门会是哪一个呢?

  正视公众对改革的饥渴,引导其化为推动改革的正能量,也是对决策者的一种考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