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新能源汽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网评论员 赵剑影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55批)名单,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的40个车型中,纯电动汽车占33个席位,占比达83%。加之,近来全国大范围频繁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发人们对于汽车尾气污染的关注。因此,加快培养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发展所迫。
然而,新能源汽车看似概念炒得火热,实际上市场反应却很寥寥。综观这几年的情况,新能源汽车表现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销售情况表现堪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万辆,而全年新车销量为1800多万辆,只占总销量的0.7%。加上2011年,两年仅卖出2万多辆,离此前提出的到2015年累计销量目标50万辆相差甚远。而目前的情况是,销售出去的绝大多数用于公用,而个人购买的只有相当一小部分。
这究竟是何原因呢?从价格上看,新能源汽车售价总体偏高。电池更换、维修以及使用成本问题超出了消费者的购买预期。同样型号的普通汽车和电动汽车相差20万元左右,剔除补助后,还有10多万元的差价。而对于家用轿车来说,年省油量节省下来的费用也抵不上购车时高出的部分。
除了购入的差价以外,电动汽车成本有三分之二在电池上,以现有的电池品质来说,三到五年就得换电池,使用成本较高。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如果单纯依靠消费者自身的节能环保意识来推广是不现实的。要鼓励消费者购买,缩小其与传统汽车之间的差价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也是影响其销售量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充电一次,只能跑100多公里,很难将其应用于长途跋涉。无论在城市还是高速路上,随处可见加油站,但充电站却几乎没有。目前,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建设成熟的充电设备和电池补给措施,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遭遇了里程瓶颈。只有建设充分的配套设施,如充电桩、换电(池)站等,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消费心理上说,技术的先进、外表的鲜亮、操作的舒适程度,都直接影响消费者做出判断。就目前的状况看,多数新能源车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即提供了崭新的动力技术,但没有提供崭新的驾驶体验。多数在售的新能源车都遵循了传统燃油车的设计思路,与燃油车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油耗和发动机噪音。而在驾驶乐趣上则沿袭燃油汽车的模式,有的甚至还不及,远不能体现出新能源车的创新性,消费者不愿购买就不足为怪了。
当前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的境遇,不仅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的成熟度有待提高,还在于市场需求面临很多现实使用瓶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生产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提升整车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在于厂家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确定技术发展方向,迎合实际需要。
此外,政府在政策和相关配套设备上给予扶持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消费者觉得使用方便,才能真正让新能源汽车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