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清欠需要这样的“诚信品牌”
//www.workercn.cn2014-01-1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清欠需要这样的“诚信品牌”

本网评论员 郭振纲

    据《工人日报》1月13日报道,河南省汝阳县的陈武现15年前欠下工友2万元工钱,15年后他挨家挨户将钱送到工友手中。陈武现说:可能多年过去了,很多工友已经忘记有这回事,对工钱也不抱希望,但我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要向工友们亲自说一声抱歉。我送的这点钱在当下可能微乎其微,但我认为诚信比这些钱更重要,我想传递更多的应该是“诚信”二字。

    相比一些欠薪企业动辄百万、千万元的资产,陈武现的经商故事微不足道;相比一些欠薪企业变着法子拖欠工钱,陈武现主动还钱,实属难得;相比一些欠薪企业对讨薪者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陈武现15年后的歉意和主动还款,令人温暖。也许如他所说:2万元微乎其微,但诚信品牌却很珍贵。

    陈武现为了还工友的钱,15年念念不忘,一旦有了能力立即还钱。这样的意识放在一个农民身上,足够淳朴。陈武现的凡人善举,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阳光,看到了诚信的力量,当然也让人们看到那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经营者的不诚信。

    诚信是一个社会品牌,无论对个人、企业都很重要。一个人有了诚信品牌,可以得到人们的信任,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一个企业有了诚信品牌,人们愿意购买其产品和接受其服务,自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然而这个浅显的道理,有些人并不太在乎。

    为了清理欠薪,10年前有关部门开启了专项清欠行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惩罚了一些无良的商人,也教育了一些不诚信的企业;然而1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一些企业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虽然其中有一些客观因素,但能经营得起企业,即付不起农民工的工资;愿给他人送厚礼,却不愿给农民工发工资,这不是为商之道。

    责备一些无良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是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弘扬诚信行为。陈武现15年后还工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诚信品牌”,相当于给以后的人生道路买下一个“诚信保险”。宣传类似的凡人善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重诚信的氛围。

    当然,对那些存在欠薪的企业,我们在奉劝其重视诚信的同时,也要对其欠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不仅要让其付出经济代价,更应该让其付出“不诚信”的名誉代价,如将其纳入“老赖黑名单”,让其经营上四处碰壁,在做人上也招人指责。正反两方面并行,我们才有望建立起一个重视诚信的社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