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外企高管猝死折射公众急救意识缺失
本网评论员 卜鞋
深圳某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女项目经理梁娅突然倒在了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出口的台阶上晕倒。事发近50分钟后,被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为已经死亡。其间,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来往路人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而蛇口人民医院距离出事地点仅5分钟车程。(据新华网2月27日消息)
监控视频里一些冷漠的行人,再次刺痛了网友的神经。然而,与其说刺痛公众的是行人的冷漠,还不如说是急救的低效。公众只不过是将对急救低效的愤怒转移到了一些行人的不作为上。“深圳市急救中心在10点46分接到地铁公司的电话”,而地铁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10点35分就已经发现了情况,“随即拨打了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电话”,也就是这个电话在11分钟后才真正打通。而接到电话后的急救中心的救护车于11点18分赶来,即半小时之后,这对于“急救”梁娅,为时已晚。从事发到最终救护人员发现梁娅已经死亡,这50分钟内,无论是来往的路人还是地铁工作人员以及赶来的警察,所有人都没有对梁娅实施任何急救措施。
这样的“不作为”里,有怕摊上责任的恐慌,有难以入手的尴尬,更有急救意识的缺失、急救技能的匮乏。不过,实施急救,也会面临可能存在的急救不当的压力,而且急救不当会让情况越来越糟。但是,急救不当的压力不应成为不采取任何救助措施的理由,因为急救不当的根源在于不懂得该如何急救,在于严重缺乏急救常识。地铁工作人员以及行人应当能判断出,梁娅是晕倒在地铁口,对于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救助,恐怕实施起来不是件难事。而对急救状况的一无所知,加剧了行人以及救助者因无知而造成的冷漠。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潜意识里把急救的责任推给了急救中心,大家好像都忽略掉自己也是急救的一分子。在等待120救护车到来的时间段里,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无作为的守候状态。而且地铁的工作人员以及赶来的警察也没有向当时来往的路人求助,比如在广播里寻求专业护理人员或者医师前来查看情况。因为没有急救的概念,所以在整个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救护效率显得十分低下。
与急救效率低下、急救技能缺失对应的自然是急救培训的缺位。地铁等服务行业应当将急救技能作为一种必备技能。每一位服务行业类的工作人员在入岗培训的时候,除了学习一些行业技能之外,还应当接受一些应对意外事故、突发状况的技能培训。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小,但不能因此抱有侥幸心理,毕竟生命安全来不得半点投机,流于形式的培训学习除了浪费时间之外,丝毫没有价值。
当然,提高急救技能,不只是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责任。公民加强自身急救能力,不仅让自己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能够较好地应对,还可增强发现相关问题的敏锐度,从而为他人争取到更多急救时间、更多生存可能。只有自救与他救相结合,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生命已逝,我们在叹息的同时,应当有所警醒有所反思,并且有所行动,才能尽可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