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社会办医应先为医生“松绑”
本网评论员 赵昂
本月,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三部委表示,为了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运用价格杠杆鼓励社会办医,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将实行市场调节,以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全国公立医院共计13441个,民营医院数量则为11029个。与2012年同期比较,公立医院增加48个,民营医院增加1516个,民营医院数量增速远超公立医院。
尽管民营医院数量上和公立医院相差不大,且二者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但是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量却远远少于公立医院。2013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量为24.24亿人次,其中民营医院诊疗总量仅为2.43亿人次,占比仅一成,另外九成的患者选择了公立医院。
一边是民营医院门可罗雀,而另一边却是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对于患者而言,除却价格杠杆,吸引其选择不同医院就业的参考因素通常有二:医疗设备水平和医生行医水平。不过,如果没有优秀的医生来操作,再好的医疗设备也只能是摆设。
换言之,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匮乏。由于各地医师多点执业机制或未放开、或尚不健全,导致民营医院即便开出于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工资,也请不来中青年的骨干医生,最终坐诊者多为退休老医生,其身体往往已经难以胜任长时间的手术工作。加之民营医院医生职称体系尚未建立,与医学院无法合作,亦使得民营医院无法自己培养医学人才。
并且,公立医院在编医生为事业编制,并且可以解决户口。在公立医疗系统内,医生有良好的职业培养体系和晋升体系,公立医院也因其“公家”背景,可以为医生分担部分医疗责任。这些皆是民营医院难以具备的优势,如果说指望事业正值上升期的中青年医生放弃事业编制,民营医院除了要拿出高于公立医院的薪资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医生提供职业安全感和未来的提升空间。
因此,鼓励社会办医,应先为医生松绑,开放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和跨地域执业,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医师执业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使医学人才能够在体制内外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能蓬勃发展,不同收入群体的患者才能有更多就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