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厉庭银:公车“带标”须警惕特权
//www.workercn.cn2013-12-13来源: 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天成 漫画

    湖南岳阳市在给4000多辆公务用车安装卫星监控系统后,又推出公车改革新举措,将全市公务用车统一贴上“岳阳市公务用车”的标识,以让公车“带标”上路,接受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据《新京报》)

    客观地说,公示车牌、给公务车挂醒目的标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众监督。但必须警惕适得其反,公车变成特权车。上世纪80年代,企业车是挂绿牌的,黑牌为中外合资企业车牌,公务车挂白牌。白牌非但没有成为受监督的标志,反而成了特权的“显摆证”和“通行证”。连交警望见了白牌车也警畏三分,即便违规也网开一面。当时有民谚云:“绿牌软,黑牌硬,白牌开起来不要命。”从“被监督的标识”到“特权标志”不是一步之遥,而是一个硬币的反正面。所以,近些年,各地纷纷把改变公务车的特殊号牌作为反“特权车”的改革措施。

    公车挂特殊标识,容易异化为“特权车”;不挂,不便于公众监督,真可谓,挂亦忧,不挂亦忧。其实,根本问题在于让监督有效有力有用。具体的说,举报公车私用的微博会不会被删?媒体能否毫无障碍地跟踪报道?纪检机关对于相关举报能否及时做出处置?等等。如果这些都能做得让人满意,公车挂标识就真的能够起到方便公众监督的作用;如果监督渠道不通畅,公车挂标识就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

    现实的情况比想象复杂得多,公车“带标”能否有利于遏制公车腐败,关键在于切实监督。一些专家认为,愈演愈烈的车轮腐败,必须依靠“监管+改革”双管齐下,不仅要内部监督,还要引入外部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网络监督等。同时还必须将公车配备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监督公车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不是带上“标”就可以万事大吉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