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诺阅读”也是一种“病”
朱四倍
//www.workercn.cn2015-10-16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出版界对任何热门事件都不会错过的,比如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究的是一种青蒿素的中药,照理说是极专业极高深的,但是也照样掀起了一股中医图书热潮。屠呦呦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目前当当网和京东网上这本书已经售罄,只接受预订。(10月13日《西安晚报》)
从表面上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引发的中医图书热潮,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但放在当下的阅读话语环境中,也很难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阅读恐怕已经与书香无关,仅仅成了对诺奖招牌的迷恋和追逐,至于能从书中习得什么,是购买者不予考量的吧?由此导致的饥渴式购买书籍行为,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忽悠,严重地说,就是对阅读本真的放逐,忘记了阅读的本义和情怀,只剩下了虚无飘渺的谈资!所谓的中医图书热潮也是泡沫性质的假象。
更要命的是,面对屠呦呦的诺奖招牌,有些人竟然产生了“邪念”——以古医书送礼,认为是十分有品位之事。由此也带动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害杂病论》、《本草纲目》的销量。这是好书者愿意看到的吗?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但陷入了功利读书怪圈的个体和民族,事实上也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不无忧虑地指出,时下,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悄然流行,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会成为未来国民阅读的“敌人”。沿着这样的逻辑,跟风诺奖的“阅读”和购书行为也是我们阅读的“敌人”,其危害并不比无视阅读小。
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究理之要,必先于读书。追逐诺奖招牌的阅读不仅是自我忽悠,更是一种病。那种把专业如《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的图书当作礼品的怪事,该靠什么拒绝呢?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编辑:周文
人民日报:百年明镜季羡老 2009-07-14 |
慈善动机与匿名捐赠 2010-06-08 |
李 辉:官员为何那么容易“心理失衡” 2010-09-21 |
高谈阔论:淡定与执著 2011-02-11 |
叶小文:文化强国的“精气神”在哪里 2011-12-14 |
人民日报:百年明镜季羡老 2009-07-14 |
曾纪鑫:阅读是一种修炼 2013-01-15 |
董竹林:正月柏枝香 2013-03-15 |
李玉滑:用中国梦激励现实之中国 2013-03-21 |
央视女主播“深V”显亲民 2014-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