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被寄予热望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2日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此次三中全会重点提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有其强烈的现实寓意。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应当何在?回答它,本质上就是回答需要“大政府、小市场”还是“小政府、大市场”。如人所知,在传统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和市场分别扮演着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手,前者主要提供发展环境、公共产品与服务,后者则主要进行资源配置。倘若政府管理职能太大,便会在无形中压制市场的活力,而经过减少管制和审批,“小政府”则更会提升社会效率。
按照媒体的总结,政府对市场的越界与过度进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变身市场主体,二为直接操办项目,三为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观察者已无数次指出,不要奢望地方政府与管理部门会主动地划出红线,在自己和市场方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共存生态。重要的问题依旧在于,怎样以顶层设计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政府权力向社会让渡的放权运动,这就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此前过大管理权之下的部门利益。在少数地方,类似的部门利益甚至通过部门立法的方式实现了固化,它因此就变得愈加不可撼动。恰缘于此,也可预见此种放权改革将“触及灵魂”。从这样的角度来说,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尤其需要顶层的制度纠偏,与大力推进的改革勇气。
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是一种关乎常识与彼此解放的改革提及。让经济体制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进而惠及到所有国民,在过往的改革中我们已多次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