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晶瑶:中国应当多些看得见的邵氏慈善
//www.workercn.cn2014-01-08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香港“娱乐之王”邵逸夫,走过百年人生,他的离世自然成为各家报刊的头条新闻。人们谈及邵逸夫先生的时候,会提及他跨越百年的传奇人生,与发妻黄美珍的相知相守,年至九旬与第二任妻子再婚的种种,会提及香港TVB的黄金时代,《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播出时的万人空巷,会提及无线艺员训练班走出来的刘德华、梁朝伟、刘嘉玲、郑裕玲等明星。(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3、A04、A05版)

    即便这一切都成为如烟的过往,成了90后耳中听不懂的老皇历,但全国各地学校里巍峨屹立的逸夫楼,还是让人难忘这位老人,难忘看得见的邵氏慈善。

    当网友们纷纷晒出身边的逸夫楼,以此来纪念这位老者的逝去之时,人们才发现,从1985年开始,陆续建立起的慈善之光,已经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25年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人民币近40亿),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

    近些年来,国内慈善事业在不断发展。随着壹基金、嫣然天使基金等一批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人们随手做公益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官方慈善机构却正遭遇公信力危机。郭美美事件让民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一蹶不振。而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感也随之加深,许多民间公益组织也正受到更多的质疑。同样身在娱乐圈的李亚鹏及其创立的嫣然天使基金,近日正面临来自网民的指责,认为李亚鹏控制的嫣然天使基金有7000万元善款下落不明。

    慈善事业屡屡遭到质疑,其实反映了公众实现知情权的需求。以往人们还处在“被捐款”的时代,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之时,人们唯一在做的只是响应国家号召,捐款捐物。至于款和物到底何时去了何地,则无人关注。如果加之慈善组织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透明等缺陷,自然给了个别人滥用善款的可乘之机。而当人们的慈善意识不断增强,公众自然想要知道自己捐的每一分钱到底去了何处。这既是督促公益组织完善自身的契机,也是更多社会人投身公益事业的基本前提。

    缺乏透明化的制度建设,是慈善组织出问题时最遭公众弊病之处。在这一点上,多一些看得见的透明慈善,是近年来亟须加强之举。而邵逸夫在各地兴建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时,坚持的严格制度化管理,值得其他慈善组织借而鉴之。

    根据《香港邵逸夫基金内地教育事业赠款项目管理办法》,不论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基础教育领域项目的申请,都要经教育部聘请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向邵氏基金推荐。通过教育部门的评审,以确保其捐建的项目不是“短命”项目——邵氏基金明确规定,赠款兴建的基础教育项目,应建设在经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的,长期保留的学校;项目的使用期至少在50年以上。

    一方面是与官方机构的合作,审核学校资质;另一方面,则是基金会内部的规范管理和运作。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逸夫楼都有明细可查,确保善款不会流向他地。这样的规范,正是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需要努力学习借鉴的。多些看得见的透明慈善,少些暗箱操作的蝇营狗苟,这是未来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让人们纪念称道的前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