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宋鹏伟:特权思想是养老改革的绊脚石
//www.workercn.cn2014-01-09来源: 太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人民日报》1月8日)

    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莫非带队伍主要靠待遇?如果连待遇公平都无法接受,那只能说明从前的好待遇已经把某些人惯坏了。

    多年来,养老待遇“双轨制”备受诟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方向让人看到曙光,如今改革尚未启动就急着安慰,实在像足了给打针前的孩子许诺买糖吃,可见触动利益实在比触动灵魂还要难。之所以难,恰是因为有些人已经习惯了特权,于是对任何试图促进社会公平的改革都充满敌意,甚至干脆以公权力的重要性要求自身待遇的特殊性,否则便拿国际惯例说事儿,问题是官员财产公开也是惯例,这个可以有吗?

    养老制度的并轨,并非是要“一刀切”实现“平均主义”,这也非公众真实的呼声,因此文章更像是故意树立了一个虚假的靶子,然后猛烈攻击,真实意图不过是强调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公平是相对的,平均未必公平,如今的中国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也没有人要求公务员的养老金非要和蓝领工人一样,可如果连趋向公平的决心和勇气都没有,如果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必须拿利益去赎买,那这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此时再奢谈公平,更像是一个笑话,说到“特殊性”,环卫工人和消防队员难道不是更特殊?

    放着明显的不公视而不见,却对未来的待遇忧心忡忡,这样的论调无疑令人齿冷。制度双轨是表,待遇偏高是里,公务员考试的高烧不退,已是待遇优劣的最好证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公务员也为养老自掏腰包,以求实现形式上起码的公平。退一步说,即使改革后公务员的养老待遇确有下降,让一些“文化程度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的人感到不值,那他们完全可以选择退出——谁说最优秀的人才就一定要当公务员,公务员也一定是待遇最好的职业呢?诚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所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这是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是大材小用,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

    不触动利益的改革,绝不是真正的改革。利益面前,人们会用脚投票,如果国考热能够降温,说明当官已不能太潇洒,社会正在回归正常,公平也已成为现实的法则,而被更多人所信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