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8日各大网站新闻排行榜上,《人民日报》一篇评论名列前茅。这和一些网站标题做得醒目或不无关系,和原标题“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相比,“拉平退休待遇将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新浪网)、“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搜狐网)等,显然更加吸引眼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观点均为原文提及、论证,网站提炼是作者本意的表达。
但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评论如潮,更重要的原因应不是标题醒目,而在于公众对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的强烈关注。加之文章中部分观点具有较大争议性,同意的点赞,反对者吐槽,双方激烈交锋,煞是热闹。
结合这篇文章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笔者想谈谈,在公务员养老改革问题上,社会应有怎样的共识。
第一,在改不改的问题上,必须改。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已有太多论述,无需赘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部署。改还是不改,已无争论空间。
第二,对于改革阻力,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并拿出冲破一切阻力的勇气。改革过程,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一旦改革损害到既得利益者,他们一定会强烈反对、阻挠改革。就公务员养老改革来说,如果不能达到人人满意,有人反对就在所难免。
反对的方式,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人民日报》文章,说了一种最可怕的情况:“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如果所言不幸成为现实,对社会不啻为一场灾难。
然而,如果这些想象中的阻力不能成为不改革或者迁就既得利益者的理由,那么,除了冲破阻力,我们别无选择。
第三,在怎么改的问题上,要给各方充分的表达机会。
围绕《人民日报》文章,网上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文章中的一些观点确不乏可商榷之处,比如这段:“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且不说改革方案“八字没一撇”,“让公务员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只是一个虚拟的靶子,单是用“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论证公务员该多拿养老金,逻辑上就站不住。
坦率地说,对于文章的观点,尤其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公务人员的优越感,笔者并不认同。但既然它是众多观点中的一种,代表了某一群体的诉求,其传播就是有价值的。笔者期待并且相信,其他观点包括与文章相左的观点,也能得到充分表达。当人们在观点交锋中坚持正确、修正错误,我们离改革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