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节俭令下,“中国春节四大晚会”仅剩下“春晚”一棵“独苗”,冯小刚的担子无疑更重了。在年三十儿晚上这场大考中,他交出的答卷会令人满意吗?悬,不如降低期待。
“冯氏春晚”,归根结底也是春晚,是为全民订制的一台综艺节目。在很多人眼中,春晚就该是那个样子的——欢天喜地、面面俱到,而在有些领导眼中,恐怕就幻化为了一个抽象的词汇——中国式主旋律,至于内核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不是什么,有否决权的人很明确。所以,“摇滚教父”崔健最后时刻的离开并不意外,春晚看似包容,但也有其局限,审查制度远比贺岁片要严格多了。某种程度上说,大年三十儿的中国人没有选择权,必须老少皆宜,起码要政治正确。
想要让多数人满意,原本没那么难。在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人们的境遇、诉求和审美品位差别不大,情绪容易调动并引发共鸣,讨好观众的难度要小很多,但随着媒体多元和文化市场的繁荣,现在的确没那么容易。这一点,冯小刚比谁都清楚,《私人订制》的一片恶评让挣了钱的他还忍不住微博吐槽,对公众看不到优点大有不忿。诚然,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冯小刚凭借王朔开启了贺岁片时代,以独特的大院文化与京味幽默引领风骚,然而时至今日,再怎么努力也已颓势难挡。电影都是如此,春晚就更不必说,没办法,时代变了,观众已经不是从前没见过世面的观众了,皆大欢喜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人能够例外。
所以,尽管深谙中国人笑点的冯小刚接过了这一棒,也很难让大家收获惊喜。其实,他还是看到了问题所在,比如春晚越来越闹腾,舞台上的演员越来越多,只能看到灯光、音响和舞美的进步,作品质量却乏善可陈,于是他提出要温暖、要走心。然而,找到了病根儿,却不代表一定能药到病除——面对电视机前越来越不容易走心的观众,能想的办法实在有限。
的确,冯小刚可以打造自己的风格,但难度在于,春晚是多部作品融合在一起的作品,谁来执行呢?老面孔大家已经看腻了,新面孔的活儿还比较糙,用力过猛老年观众觉得看不懂,墨守成规年轻人觉得不来劲——其实不是现在的观众难伺候,而是春晚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今已经承载不了原先的伟大功能了。
值得抓住的,唯有永不过时的东西——人性。人性也是主旋律,当代人的爱恨情仇并非无迹可寻,如果能够坚决地对假大空说不,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让大家代入感十足地跟着投入一把,哪怕醒来发现是梦一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问题是,冯小刚走心了吗?
此时,降低期待,甚至做好最坏的打算,可能就是对冯导最好的支持了吧。何况有之前的几次春晚垫底,又能差到哪儿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