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反腐肃贪,反奢靡,反形式主义的政务新风,吹彻全年。仅在老大难的超标豪奢楼堂馆所整治上,就重拳频出。整治超标“官衙”,本是务实之举,不过,楼堂馆所因其特殊性,整治仍在使用的超标办公室,只有化整为零,修补隔断了。而各地隔断时,又出现新的形式主义。
有教授调研发现,整改豪华办公室已成负担。超标场所,为糊弄检查,而隔断修整,结果要么隔出的不规整旮旯角落,不能使用,要么隔出区域,闲置废弃,造成新浪费。道理很简单,局长大办公室隔出一块,谁会真进去办公?某地“隔断出的接待室等,‘仍属局长专用’”。
问题就出在这。豪奢大办公室即便隔出格子间,但不管是整是零,如果都仍是领导专享专属领地,这种“专属权”,恐怕才是反腐反奢最致命敌人。避免这种尴尬,打破专属垄断,着力点只能前置,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事后小修小补。只有从根上断了超标豪奢的权力自我授权膨胀的基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现在这种隔断间。
“早知道当初就不建了”。去年7月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年终把楼堂馆所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情况,作为政务内容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其实,关于治理超标楼堂馆所的规定,也不知说了多少年,而“过去审批、经费使用等情况都不透明”。只是去年才动真格,“现在需要接受社会监督,想要违规建设就难了”——希望这不只是乐观的呓语。
对建好的超标楼和办公室,要么腾退,可以公开社会竞标,作为公共资源,化官享为民用,免闲置浪费,这是打破公权的专属权;要么,机构内部真正整改,独享专用,不惜重罚,打破领导的专用权。而对于还未建的,则只有从财政公开,从预算上卡住超标违建的脖子,才能真的“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也才是整治骄奢淫逸的政风发力的本源。
真的政务公开财政公开,才能带来真的监督约束,而这是消弭一切领导“拍脑袋”决策和个人专属权力的最有效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