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雪松:不是所有的不屑都叫清高
//www.workercn.cn2014-02-12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名牌大学出来的,找不到工作不奇怪,找不到称心的工作更不奇怪。但像成都商报昨天报道的主人公刘宁一样,毕业四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宁愿睡在网吧向贫困的父母伸手要钱的不多。

    作为八年前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中科大的名校生,家里校里县里,当年是把刘宁的成绩当成各自的骄傲来看的。刘宁后来弄到差点领不出毕业证,弄到流浪网吧,要说教育有问题、社会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不只是针对刘宁一个人的,舆论中有将刘宁个人的际遇完全归结于环境,喷出教育和社会环境千种万样的不好来,不公道,也不厚道。

    为什么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别人怀揣爱因斯坦梦、霍金梦进校门,最后找个两三千元收入的工作能够在社会上先立足生存,偏偏刘宁连个毕业论文都过不了,毕业这么多年后,大过年的还在网吧里潦倒?为什么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别人“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是一种常态,偏偏刘宁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将这种极个别人的极个别命运际遇,归结为拼爹的结果、教育的畸果,为一个自暴自弃找不到北的迷失者,一棒子打翻整个教育体制和社会体系,这种情绪已经超越了朴素的、对于一个弱者的同情,而沦为一种纯粹的喷者。不分缘由,不辨事理,遇事就喷,以示清高。

    中国的教育现状、就业机制不是没问题,而是问题不少。但一个能够考出全县理科最高分的高材生,毕业后连好好活着的道理都不懂,连维持生存的工作都不要,我看不是这个学校和社会像复印机一样,把一张好好的白纸弄出一张涂鸦出来的,而是这张白纸没有把握好出口的方向,用不知天高地厚的清高,把自己折腾出卡纸的节奏,很难回到从前的清白了。

    完善并解决教育、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个人的自身努力和不懈追求。既需要对失意者抱以同情,也需要刘宁父亲“给整个县丢脸”这类看上去有些过分、但确实表达了人们失望情绪的重话。一个不愿挑起自身生存担子的从前的高考状元,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向自己的父母和整个社会摆清高?一群不愿面对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遇到生存压力就全部归结于现状的不公,又有什么能力奢谈重构以示高洁?

    明明是个人情商有问题,有些人会扯上体制。明明是自己懈怠的因素,有些人也会扯上体制。骂怀才不遇,骂没个姓李的豪爹。就是舍不得骂骂自己。中国人以前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怪体制。现在拿不到诺贝尔别的奖,也怪体制。事实上不少中国人跑世界上出诺贝尔奖人才最多的名校去读书了,读完之后也没见自己拿了诺贝尔奖回来。回来之后继续骂。很多人其实就像这位落魄的书生把智慧用在了玩电脑游戏一样,把自己的智慧用在了遇事就喷的嘴巴上了。实际上,同样是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没有找到心目中理想教育、理想社会的方向感。

    这不完全是教育的事,社会的事。很多时候,它只是自己的事。不是所有的不屑都叫清高。就这么简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