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李公明:正视人口结构变化,推进城乡户籍改革
//www.workercn.cn2014-03-13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近日广州市政府推出新的人口调控和入户政策(“1+3”政策)将以前广州所有的入户政策废掉,形成了新的引进人才为主线,积分入户、环卫等艰苦工种单列入户、家属投靠为辅线的7种入户方式;所有入户者均需要达到条件,不可直接迁入。据称该系列政策使“引进人才入户渠道放宽,积分入户的门槛提高。”此系列政策在去年10月曾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公布的政策与去年的方案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总的来看是放宽引进人才的学历和年龄条件、积分入户的要靠拼社保、艰苦工种可有条件地单列入户。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新政策显然是侧重考虑了广州是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应该注意到,新政策简化了符合入户人员要求的配偶、子女入户手续,将准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同时迁入本市居民户口。这将有助于解决入户人员过去一直存在的子女入学读书难等问题。但是,听起来仍然让人有点困惑的是,“渠道放宽”与“门槛提高”究竟是使入户广州变得容易还是困难呢?根据对这些政策的解读,应该理解为有针对性地使入户广州变得比以前容易,但是在积分入户方面则是收紧了。

    其实应该看到的是,无论是放宽还是收紧,目前实行的新政策仍然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户籍壁垒制度的继续延伸。依然存在着以学历、技能、职业等等条件限制作为本国公民入户某一城市的“渠道”或“门槛”。那么,目前广州入户新政策在总体上的放宽趋势与真正的户籍改革发展并非处于同样的方向和层面之上,两者之间价值判断、目标诉求和发展效果仍然是有差别的。推进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在于消灭国家公民的就业和生活权利、福利待遇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不平等待遇,最重要的根源还是在于消除原本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的公共资源被垄断分配,因此,尽快减少城乡福利待遇的落差、尽快通过提高农村公共投入和福利水平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无条件地实现国民的自由迁徙,这才是最终的改革目的。

    听起来这一改革方向似乎是很遥远的目标,根本不能与当下的入户新政策相提并论。但是试问,当人们总是口口声声说目前还不具备彻底开放城市户籍的条件的时候,有谁曾经明确指出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是更高的GDP吗?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更大提高吗?换句话说,以改革开放以来全民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如果得到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分配与使用的话,可以大大解决城乡国民待遇不尽平等的问题。事实上,城乡户籍改革的途径首先应该是从尽快实现国民待遇平等、改变城乡公共资源投入的比例和发展曲线这两大方面入手。而从城市的人口结构发展政策、产业升级需要等角度进行的入户政策改革,只能是城乡户籍改革进程中的副线。

    认识和正视推出入户新政与推进城乡户籍改革的差异,不是贬低入户新政的现实进步性,而恰好是帮助我们认识入户新政的真正价值:它通过显示我国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需求趋势与管理手段更新的可能,从一个重要侧面提高全社会对于全面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能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同时,从城市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不断为开放城市户籍的改革提供管理经验。

    无论如何,所有真正的改革和前进都是为了使每一个国民得到平等的尊重、得到最需要的人道关怀。这些最基本的原则能否落实到城市户籍改革与入户新政问题的进程中,是对政府执政理念与能力的重大考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