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9日公布,将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矛盾。
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将告别价格管制,由“市场作主”,这不但符合新一届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也是打破公立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绝对垄断、激活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市场的必由之路。它或是一次“革命性”的医改,给予了公众对治愈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顽症的期待空间。
看病贵、看病难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排队3小时问诊3分钟,治个小感冒花费数千元”,对于类似的抱怨,我们时有耳闻。作为技术人才的公立医院医生,“出售”的是技术与服务,但在现行的价格管制下,他们仅能收取区区几元钱的挂号费,这与他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很不对称。在此背景下,“创收”的冲动使得医生开大处方或滥开检查单,甚至拿医药代表的回扣、病人家属的红包……这些现象久为社会所诟病,甚至成为“医闹”的导火索。何以至此?原因就在于,作为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公立医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政府所给予的医疗投入只占到医院收入的10%,大部分开销都需医院自筹。“医院以药养医,医生卖药为生”成为公立医院自谋生路的不二选择,这也意味着此前中国式的医改似乎进入到一个“死胡同”。
放开民营医院服务价格,无疑是为其发展松了绑。若把公立医院比作“大树”,民营医院就好比“小草”。此前,一些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阳光”普照“大树”,而对“小草”置之不顾。松绑后,人为设置的“玻璃门”被拆除,各种社会资本“畅快流入”民营医院,这不仅会改变民营医院规模偏小、形象不佳、技术薄弱的现状,而且还会吸纳更多的名医加盟。此外,放开服务价格,似乎还可解读为允许民营医院“以良好服务、良好环境、良好医效来换取高收费”,让患者可用脚投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
笔者以为,新政助跑民营医院发展,有利于激发非公立医院的活力与生机,并促使一大批民营医院有朝一日能与公立医院平起平坐,成为救死扶伤的生力军。这必将分流公立医院接诊压力,让公立医院更好地回归公益属性,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为闲置民资创造新的投资渠道。可谓一举多赢。
当然,如何跳出“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无疑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强有力的监管。在此语境下,新政有望发挥“鲶鱼效应”,就像当年国企改革一样,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力量进入后,企业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