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这则消息引发了讨论。难道贫困生就不能吃得好点吗?吃饭开销大的学生被取消贫困生资格,这样的规定合理吗?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对此事进行了解求证。(10月13日《武汉晚报》)
根据学生推算,想要获得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的学生,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否则就会被取消已经认定的贫困生资格,相应的助学金也将被取消。这个推算如何得出,目前不得而知,但从该校发布过去15天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消费记录的举措来看,即便没有对具体的消费水平做出具体的硬性规定,餐费的多少,确实已然成了评定贫困生助学金的依据。
必须承认的是,就餐的消费水平,确实是能够反映学生的贫困状况,以此来区分出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者,这样的制度初衷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姑且不说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一,无法在就餐消费水平上有设定的标准,单纯的消费记录并不能在贫困问题上有说服力,你能说一顿吃了7.2元的,就比7.3元的更贫困吗?在一个悬殊的区间里,可能是能说明问题,但在一个偏狭的区间里,以餐费定贫困,显然是不合理的。
尽管校方一直在强调“10%绝对不是一刀切,更不是硬性规定”,但是,当这样的考量指标得以存在,这就可能将贫困生帮扶的制度设计沦为“拼贫”的制度泥沼中。我们固然可以去理解因为个体情形的复杂,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在贫困生的认定上,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是,这样的障碍是否需要让贫困生正常的就餐来“吃药”呢?在贫困生的认定与餐费水平上,是否存在线性的因果关系呢?事实上,当校方以所谓的公平、公开之名,公开所有人的食堂消费记录,这会否对一些“贫困生”在尊严上造成伤害呢?
揆诸报端,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在贫困生的认定上,这样的简单粗暴曾多番上演着,比如说一刀切地要求贫困生不能买手机、电脑,比如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陈情个人的贫困,然后再让其他学生以票选的方式,选出所谓的“贫困生”。
如此定贫困,除了对孩子们的残忍外,走偏的制度本身可能衍生出来虚假的贫穷,这会制造出更大的救济不公。要知道,贫困从来都既不是拼贫的比较,也不是可以表演的表达,而是真切存在的痛楚:这种难以启齿的贫乏,还附着不可剥夺的尊严和不可侵犯的权利。
于此而言,助学金制度的良善毋庸置疑,让良善直抵最真切的需求者,尤其需要精细的制度设计和周全考量。如前所见的简单粗暴,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所谓理由,根本原因依然在于对救扶的善意停留于刻板的理解中,把对贫困生的帮助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施舍。在完全不对等的姿态下,在傲慢与偏见中,贫困生认定过程流失了制度的善意,也失却了公平与公正。
事实上要了解贫困生的真实状况,其实根本犯不着用这样残酷的自我证明,只需要注重日常性的观察了解,再辅以可信的材料证明。再者说,从精神帮扶来看,通过与学生们的多接触了解,从心底去理解和尊重贫困生的不易,这或许是更值得期待的贫困生帮扶。(高亚洲)
西安晚报:“票选贫困生” 不仅是学校的荒唐 2010-06-10 |
刘道彩:偷偷地补助,暖暖的关怀 2012-09-27 |
李绍强:让贫困生演讲“竞争”算公开羞辱吗 2013-10-17 |
吴应海:评定贫困生别盯住学生的饭碗 2015-10-14 |
张卫斌:吃多少受限制,贫困生认定难在哪? 2015-10-14 |
木须虫:凭餐费评定助学金是一种懒政 2015-10-14 |
燕赵晚报:贫困生的“温暖套餐”何以受冷落 2009-02-27 |
钱江晚报:贫困生竟是选出来的 2010-06-11 |
西安晚报:望而却步 2009-02-27 |
燕赵晚报:贫困生的“温暖套餐”何以受冷落 2009-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