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网上流传的一张聊天截图显示,重庆市开州区疑似有教师要求家长参与区长直播购物,并将相关凭证上交至“教委”。对此,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显智6月11日上午回应称,此事系个别老师理解有误,“操作有些不当”,“我们要求绝不下发文件,搞硬性摊派。”(据6月11日《澎湃新闻》)。
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直播带货”,“网红”直播带货,明星直播带货,不少地方基层主要领导也纷纷加入了直播带货行列。按说,基层主政官员将地方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利用直播这一方式向外推介,以吸引更多消费,甚至现场下单购买。既体现出主政官员对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热情,同时也是创新发展思维的一种积极尝试,不仅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也应看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
但是,与“网红”以及影视明星依靠“名气”和公众影响开直播带货不同,官员直播带货,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社会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并不高,甚至可能还是“默默无闻”,如果在开直播时不加注职务姓名,很多消费者恐怕并不会去刻意围观,其带货能力必然十分有限。直播“带不了货”,不但会削弱官员直播带货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可能还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要想直播带货“不冷场”,吸引更多人围观和下单,就不可避免的会将某些权力融入其中,让直播带货悄然“变味”。
重庆开州区区长在汉丰湖畔当“导购”,带货直播推介旅游精品、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等,结果出现一些学校班主任在家长群里要求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购物”的情况,并且还要求家长将购物小票“截图上报教委”。平心而论,笔者也不相信这是当地相关部门的有意安排,但“区长直播带货”,即便是当地没有下发文件,不搞硬性指标,不搞强制消费,也很难避免下属部门不会“理解有误”,暗示单位人员去“下单捧场”。否者,班主任老师不可能还让家长将购物小票截图“上报教委”。
官员直播带货无可非议,但也要看到的是,既是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他的主要带货对象应是区域外而不是辖区内,而地方主政官员在区域外并不为公众所熟悉,客观上的“带货能力”也只能局限于辖区内,尤其是社会知名度不高的基层主政官员,能够给辖区内带货的水平恐怕也与“职务影响”存在相当大的关联,因此也不可能避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权力加持”,用坊间的话说就是“不强制的强制消费”。
在笔者看来,对于官员直播带货,既要警惕和防范带货中的“权力加持”,官员自身也要有经得起“冷场”甚至是“带货失败”的心理准备,并且还要有“屡败屡战”的信心和勇气。毕竟官员既不是“网红”更不是众所周知的影视明星,一场直播带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很正常。相反,如果通过“权力加持”,让并不情愿选择消费的辖区群众,出于某种心理而“被迫消费”,不仅是得不偿失,也会让群众对官员直播带货的动机和目的产生怀疑,同时,更让“官员直播带货”走了样、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