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陈 力:短期“奶荒”反映乳业调整
//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多家知名乳企相继表示部分产品将涨价。农业部监测显示,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多月上涨,少数地方超市液态奶出现断货。近一段时间,多地乳企收奶情况不及往年,有媒体担忧“最大的‘奶荒’席卷全国”。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次的所谓“奶荒”断货并非全品类现象,基本只是一些低端液态奶缺货,调加果味、复合功能等中高端液态奶依旧货源充足。当前,低端液态奶产品利润率只有约2%,而有的中高端产品可达20%左右。在如此悬殊的差距面前,乳企生产低端液态奶产品的动力自然不强。相反,中高端奶制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实力的乳企纷纷通过改进国内牧场、引进国际奶源、严格收购标准等方式提升自身产品档次,抢占中高端市场。这些举措引发的后续效应传导到养殖户身上,再加之受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增大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生鲜牛乳供应量持续走低,形成所谓“奶荒”。

    种种迹象表明,从四季度开始,牛奶供应已在恢复,到明年一季度,此次“奶荒”周期或将很快终结。

    由此可见,所谓的“奶荒”与乳制品行业调整生产结构有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供给能力不足。意识到这一原因,政府就要摆正位置,更多地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给乳制品行业科学调整的空间。引发此次“奶荒”的外部原因是停止进口新西兰的问题奶粉,此举表明了监管方面的作为积极有效,今后仍应把这种“宁缺毋滥”原则坚持到底。在鲜奶连续涨价、市场经常断货的情况下,更要强化监管,严防低质量牛奶出来“填空”。对一些“不抓养牛抓进口”企业生产的“还原奶”,有关部门必须在标识、定价等方面予以规范。当然,奶产品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牛奶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缺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关部门应该在加强质量监管的同时,鼓励奶业龙头企业抓紧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对于龙头企业来说,要大力培育牛奶消费市场,积极将产品升级、消费升级提上日程。如果奶企拥有合理的高、中、低的产品布局,即使养殖成本、人工成本及相关材料成本推高了生鲜奶的价格,奶企利润空间仍能有保证。目前国内已有几家企业跻身世界乳业20强,但是乳酪等高端产品还不多,亟须做好产品升级和品质监管,提振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

    对行业而言,要探索更加适合国情的奶牛养殖道路。受环境、营养、防疫等条件制约,散养奶牛的单产、品质、享受补贴、收购价格都与规模化养殖的奶牛有差距,比较效益大幅下滑。为解决规模养殖增速慢于散户退出速度的难题,一可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养殖,鼓励奶农建设家庭牧场;二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支持企业自建牧场;三可推广奶联社模式,吸纳奶农奶牛入股,合作生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