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徐立凡:让市场做资源品价格的发现者
//www.workercn.cn2014-01-23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形成了全方位竞争的市场体系,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消费者而不是供应者才能够对于价格制定拥有真正的决定权。

    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李朴民22日表示,今年发改委将加快完善资源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天然气、水、铁路、航空等领域的改革,完善民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凡是能够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

    这是发改委对其主要职能的一次明确表述。而且,直接深入到了资源品价格这一与民生关联密切的领域。此前,正是因为资源类产品既涉及重大经济安全,也涉及基础民生,因此一直采取管控模式。这一模式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但也遗留下不少价格倒错的难题。目前已经形成的价格机制中,也不乏难以兼容之处。比如,“市场煤”与“计划电”,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价构成机制,并影响到了改革空间的大小。

    能交给市场的交还市场,是因为只有市场能够发现真实价格。无论价格管制的初衷多美好,其对市场变化的滞后反应都无法消除。这也意味着,有可能产生抑制生产和消费的反作用。此外,价格行政化管理,还为利用价格体系确立非竞争性的市场垄断地位、为供应者与民争利提供了机会。

    当然,人们也会担心,让市场定义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是否会导致民生成本的急剧抬升。实际上,导致民生成本抬升的往往不是市场的作用,而是非市场化方式制定的价格。非市场化制定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因此会通过其他方式为其倒错机制买单。而且,民生领域的价格改革已经确定了“保基本、促公平”的原则。居民对资源类产品的基本需求优先保障,实行较低价格,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改革主要围绕建立阶梯价格制度推进,以此调节人们的使用。因此,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不代表会动民生的“奶酪”。

    但也要看到,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业已或准备形成这样的市场。也就是说,无论是资源类产品的生产体系、进口体系还是供应管道,都应该有竞争格局。只有竞争存在,市场才能发现真实价格,并作出适当反应。从这个角度说,在确立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后,下一步的重点,是能不能发育出鼓励竞争而不是鼓励垄断、鼓励平等而不是鼓励差别化待遇、鼓励开放而不是表面开放的资源类市场体系。只有形成了全方位竞争的市场体系,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消费者而不是供应者才能对价格制定拥有真正的决定权。在一个由市场决定供应链,消费者决定终端消费的市场环境中,提供给居民的基本民生服务,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