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以来,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局面仍在延续。这告诫银行,资金供需面趋紧不是暂时的,要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根据资金来源确定放贷规模、速度和期限,防止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和信贷期限错配
有报道称,今年以来,很多银行在房贷发放上比去年紧得多,有别于以往年初银行为了冲指标而多放款的现象,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银行信贷额度紧张局面仍在延续。
当前,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及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分流社会资金加剧,加上银行存款利率过低,存款增长空间受限,而地方政府投资扩张,以及中小微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旺盛,都使银行信贷资金面临较大压力。这告诫银行,资金供需面趋紧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倾向,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要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根据资金来源确定放贷规模、速度和期限,防止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和信贷期限错配。
银行流动性短缺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银行信贷资金过多投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及产能过剩项目,导致资金来源短期化与信贷投放长期化矛盾加剧。这警告银行,要坚决把资产负债管理纳入内控约束,严格“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密切关注资金流动性状况,灵活搭配信贷结构和投资结构,使流动负债与资产结构相匹配。
还应看到,银行资金短缺“依赖症”是多年形成的。此前出现的“钱荒”并非市场流动性不足,而是银行缺乏对资金科学安排和灵活调度,因信贷投放时点冲动等造成临时资金困难,最后倒逼央行不得不注入流动性。这警示银行,在资金使用中不能不顾后果,必须坚持“量体裁衣”原则,始终保持资金运用和回笼平衡,不把资金“硬缺口”留给央行。
银行业要规避“钱荒”卷土重来,应推行理性信贷扩张及资产负债战略,提高资金把控能力,灵活调度资金“总闸门”;实现这些目标,应从4个方面加以调整:
一是建立科学业绩考核机制,抑制放贷冲动。银行应扭转原来过分倚重半年、年末两个时点考核的做法,把对基层银行存贷款、利润等业绩考核逐月均匀分摊,防止信贷集中投放造成流动性短缺。
二是全面推进信贷生态战略,抑制高利驱动。银行应彻底转变经营理念,放弃靠扩张信贷赚取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大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主动将资金从空转套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产业领域收缩,实现资金运用与资金期限配对。
三是严格资产负债管理,抑制经营盲动。银行应以资产负债控制流动性风险,高度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合理性、健康性,对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风险进行有效配置,把握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注重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性,不把资金缺口留给市场和中央银行。
四是全面实施新监管标准,抑制扩张冲动。银行应全面实施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内容监管新规,在资本管理和补充、风险控制、业务创新以及盈利等4方面加大力度,以抑制贷款过快增长,使业务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包括中间业务、资金业务、零售业务等,实现业务经营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