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余额宝是吸血鬼。”“打车软件是马路杀手!”中国互联网市场里的两朵“奇葩”,近段时间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心。它们的去留,是由市场说了算,还是按照批评者所建议的,让政府伸出“有形之手”一掐了之?这是互联网创新所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对改革思维的一次拷问。
打车软件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系列互联网理财产品,本身没有直接关联性,但在平台渠道、移动支付、数据运用等方面的属性高度重合,而这些正是中国主要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领域。围绕创新所引发的争议,不仅在互联网领域,在其他一些改革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改革从来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解放生产力势必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打车软件和余额宝所形成的舆论态势,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于新生事物从好奇、热捧,到质疑、讨论的理性思辨过程。一开始往往急于尝鲜,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后,抱怨和批评也会接踵而来。争议各方虽立场不同,但都承认一点,那就是无论是余额宝还是打车软件,均有利有弊,需要接受市场的进一步检验。是因噎废食,还是兴利除弊,考验着我们的眼光,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所谓眼光,是要看得见发展的大势,看得清潮流的方向;所谓智慧,是要有办法因势利导,有能力兴其利除其弊。把握得当,也会形成对新业态、新模式加以改善的良机。唯有营造宽容的环境,才能为改进改善提供条件。新事物初萌之时,忌讳的是以习惯思维将其一棍子打死,需警惕的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维护既得利益。
比如,打车软件带来的市场混乱,如果确实存在违反我国现行法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当然有必要介入。但介入是为了除弊,而不是全盘否定、一封了之。客观地说,作为市场需求的产物,消费者的选择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监管要走出过去“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思维框架,就必须在“不管”与“管死”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把新生事物“管活”。
如何“管活”?在监管创新往往比市场创新慢一拍的客观现实下,就是不宜急于过早下结论,留出观察期,让市场的“无形之手”为资源配置找到更合理的方案,腾出空间给真正的创新脱颖而出。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入口并非没有。比如,上海有关职能部门就在积极推动把打车软件纳入电调平台,通过共享数据来完善监管。
“有形之手”对新事物的宽容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创造适宜良性的环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不可能都直接管起来,必须转变职能,让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媒体监督、第三方机构等更多地发挥作用,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各担其职、共同参与的格局。这应当成为改革的一个基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