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关于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辩论。一段时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忧心忡忡,监管部门频频出手,互联网金融进退两难。从“余额宝们”被质疑为“金融寄生虫”在变相吸储,到各大银行调低其转账额度,再到四大行纷纷下调快捷支付限额……传统银行业与以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博弈一再升级。
在这场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对话中,一方以金融资金的交易安全为名“高调反击”,一方是以亿万网民的舒适体验为由“据理力争”。而作为“裁判员”的央行似乎没有的足够勇气和魄力任由市场去评判胜负,先是叫停支付宝等公司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而后又传出拟对第三方支付转账限额的限制,最近又表态: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不罚息政策将被叫停,这将直接导致“余额宝们”收益率的下滑。
央行的“反复纠结”和“谨小慎微”给了传统银行业在博弈中的胆量和底气,但却无法赢得公众的“芳心”。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喜爱和依赖毋庸置疑。“活期存款利率近20倍的增加,移动支付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个个变化让人们尽享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和便捷。舆论对于互联网金融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也是市场投出的庄严一票。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较量中,表面上是“安全”和“效率”之争,实际上却是份额与利益之战。在改革进入“深水期”的关键阶段,垄断与市场,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类似争夺还比比皆是。市场不怕激烈的竞争,怕的是没有公平的环境。引领改革方向,决定竞争胜负的不是垄断和权力,而是市场和用户。
新生事物总会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缺陷,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但如果主管部门单纯的限制、阻拦可能会把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儿”扼杀在摇篮中。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障碍越多,也会使发展的压力更大,改革的担子更重。
如今,多元化市场力量的崛起,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的开放已经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改革者更应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放在提升政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市场无法调节的问题上,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多一些大势所趋的“顺势而为”,少一些反潮流而行的“政策逆袭”,才是民心所向、时代呼唤的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