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匡贤明:土地依赖症源于传统模式增长惯性
//www.workercn.cn2014-04-1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风险。最近《中国经济周刊》的一项研究,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尽管在研究方法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但这项研究为过去人们的感性认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数量标准。从研究得出的数据看,不仅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依赖度较高,而且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依赖度也很高。这再次证实了,不少地方政府债务高度依赖于土地带来的收入,患上了“土地依赖症”。

    之所以出现地方政府对土地的高度依赖,表层原因是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地方承担的事权与财力不相匹配。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度约束下,就找到土地生财这条路。随着征地带来的巨大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愈来愈情有独钟。

    但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在市场经济中,要素如何配置、价格如何确定,都是由市场说了算的。但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干预市场的增长方式,却在两方面扭曲了市场:一是政府把要素配置天然地视为自己的本职,在重要资源配置上处处都有政府的身影,这其中就包括土地。二是地方政府过多承担经济增长的职能,包括招商引资以及产业扶持等。这些职能的履行都需要财政支持,这是政府财政支出缺口的主要原因所在。也就是说,干预市场并且承担过多经济职能,加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从而形成对土地财政的强大需求。

    客观地看,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已经很难再走下去。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大量地方债风险,这些风险与房地产风险交织在一起,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出路在哪里?有人说,地方土地财政的利益格局短时间难以打破;也有人说,如果中央地方关系不理顺,地方土地财政难以改变。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厘清地方政府的职能入手,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干预资源配置的权力和职能;让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真正回归公共服务型政府,让市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地方政府的这个转型没有突破,那么,土地财政利益会越来越坚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会越来越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