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桥梁纽带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搭起了新的桥梁,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织就了新的纽带。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各国的人文交流,可以让各国民众有更多共同语言,增进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加强各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可以让不同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从其他文明中寻求更多智慧、汲取更多营养。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民族众多,拥有各自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今天,各国人文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多国家纷纷探寻古丝绸之路与本国难以割舍的联系,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展开。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与相关国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领域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府还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一批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得到相关国家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
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各国相互联动、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利益交融关系日益凸显。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沟通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互利共赢,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将充分尊重相关国家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共同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合作模式。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酝酿、提出阶段以及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政府在编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过程中,广泛听取并吸收相关国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使“一带一路”倡议尽快落地,我们与相关国家一道,共同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实施了一批有需求、有共识、基础好、影响大的项目。2015年上半年,中国与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854亿美元;对相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71亿美元,增长2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匈塞铁路、埃塞—吉布提铁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中白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已经并将继续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和民生改善。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才能使不同国家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持久开展。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各类企业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环境。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坚持市场化的运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乘势而上、相向而行,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共襄“一带一路”建设盛举,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早日把“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商务部部长)
燕赵晚报:纸媒维权,仅《人民日报》一家还... 2010-01-04 |
燕赵晚报:纸媒维权,仅《人民日报》一家还... 2010-01-04 |
燕赵晚报:是“教授”还是“叫嚣”? 2010-06-07 |
人民日报:平等互助 共同发展 2010-08-15 |
话外音 2012-09-12 |
中国青年报:让“人民日报评论员”不再神秘 2013-01-06 |
薛建国:“人民评论”,东风第一枝 2013-01-06 |
论在新起点上乘势而上 2015-01-09 |
人民日报:共襄“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 2015-03-30 |
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 2015-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