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邓海建:招商提成让人闻到急功近利的味道
//www.workercn.cn2015-10-12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刘正是原江苏海安县经济开发区招商产业四局副局长。2011和2012年,刘正分别从浙江引进了总投入1.5亿元和10.8亿元的两个民资项目。按照当地政府公布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他说,该拿到110万元的提成。然而,这笔招商奖励至今没有兑现。近日,刘正向海安县法院提起诉讼。(10月11日澎湃新闻网)

  尽管地方法院将之推入“人事纠纷”而拒绝受理,但,有关“招商提成”的不正之风,还是从潜规则处刮到舆论监督的台前。堂堂政府官员,不管是公务员序列、抑或是事业编制,竟然因“招商提成”而与地方政府撕破脸——行政法治与市场机制的分值,恐怕都因此而颜值扫地。

  事情也不复杂:刘正认为招商有功,自当论功行赏;地方部门认为引资不达标,奖励无据。那么,只要把当年的“悬赏令”摆上台来看看,是非不难厘清。据称,一份海安经济开发区2011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文件上看到,“引进总投资1亿元,且注册5000万元以上的民资项目,奖励引进人10万元”;而该区管委会2012年“双招双引”考核办法的文件中显示,“引进总投资10亿元、且注册3亿元以上的民资项目,奖励引进人100万元”。按理说,既然相关要约上没有关于税收等指标的明确限定,那么,承诺方就不能祭出隐性的“最终解释权”来胡搅蛮缠。何况,在个人与公权的博弈中,出于权利平衡的考量,恐怕公权部门最不宜信口雌黄。

  事到这个份上,仲裁也好,上诉也罢,总不会没个说理的地方。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招商引资,还在拿“提成”诱惑官员吗?根据《公务员法》,“提成”不能算是正当收入。即便是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中,恐怕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把“提成”的江湖规则写进激励机制。然而,在地方政绩焦虑下,“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式招商引资早已走火入魔。以提成重奖“招引功臣”,甚至将招商引资强加为人人责任,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2010年,媒体曝江苏省沭阳县有个怪现象:翻阅当地政府编印的官员通讯录,不少乡镇党委书记的官衔前面加上了“代理”二字,县直单位中也出现了统计局代理局长、供销总社代理主任等官职。原来,这些乡镇和县直单位的负责人大多是因招商引资任务未完成而被“代理”的。重奖招商、全民招商,发展与增长,成为不折不扣的揠苗助长,甚至沦为完成形式目标的坑蒙拐骗。

  这些年,各地政府因为招商引资奖金不兑现、而被告上法庭的案例,不胜枚举。这里有两个肇因:一是为了拿奖,招引不择手段,项目水土不服,结果,地方部门与企业双双不满。那么,招引的功臣想要邀功,自然就容易被刁难。二是提成协议本就摆不上台面,地方政府耍无赖的先例也不少。过河拆桥,又或者人走茶凉,承诺不兑现,在“司法地方化”之下,几成死结。

  “招商提成”本就是个游走在规则底线之外的蛋,急功近利让其香味扑鼻,各种变数令其臭气熏天。110万招商提成能否兑现固然需要抽丝剥茧,更重要的,是看看在各色招引政策之上,有无明显悖逆法治政府的拍脑袋决策,为数字政绩与招商丑闻埋下催化剂般的隐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