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冲击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认为,全球将面临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此次疫情冲击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更为直观:生产生活被打断,衣食住行、就业都受到影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双重压力下,世界经济前景似乎令人焦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对经济的主要冲击类似于自然灾害,损失是暂时的。及时而审慎的复工复产有助于减少这种损失。当前,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恢复经济,修复暂时性冲击,对冲结构性冲击。其效果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国家治理能力乃至全球治理体系。长远看,对疫情中及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应持乐观态度。
面对疫情冲击,人们并未退缩,而是以抗击和适应的方式开启了新的生产和生活。比如,史无前例的全球性远程办公实验启动。可以预见,当这一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经受住考验,随之而来的将是全民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全面思考,以及多层次的全新需求。
这一例子在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可解释为,人类经济社会这一系统受到疫情等外部冲击后会自我调适,并产生新的生产模式。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疫情可以引发世界经济出现积木重构般的新变化:把疫情发生前已经开始积累的革新之势,与疫情发生后人们被激发的革新之力相结合,就可能涌现出新的人类之光。
从现在到疫情结束后,这样的涌现可能层出不穷。例如,新老技术的融合使夕阳产业变为朝阳产业。在疫情发生前,这一变化已初露端倪。在日本,一些如手表防震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等过去的黑科技被人们重新挖掘出来,插上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翅膀,创造出智能紧固件、皮肤癌诊断仪等数字时代的新设备。这提示人们,传统产业未必皆老,万物皆可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以传感、互联、智能为基础的新工业、新基础设施将成为世界标配。
展望未来,一个数字化的地球可能会出现在人们面前。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转折点,人们正化危为机,形成新的创新创造大潮。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