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深化关键环节改革,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降低物流要素成本等六个方面政策措施。(6月3日光明网)
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7.7万亿元,同比增长7.2%,保管费用5.0万亿元,增长7.4%,管理费用1.9万亿元,增长7.0%。从这些数据看出,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大背景下,我国物流需求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需求结构继续优化,物流费用的增长幅度大于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说得更白一点,就是物流的成本仍在不断提升。
去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到了GDP总量的14.7%,虽比2017年只增长了0.1个百分点,但还是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2倍。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更是一些西方国家的3到4倍。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降本增效,而物流的费用却不降反升,有人认为这是结构原因,资金成本有所上升的因素,地方物流用地紧张、仓储能力不足的原因,更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但关键的是许多地方还是没把“降本增效”真正落到实处。譬如:在运输费方面,虽然很多收费公路实行了“ETC”不停车收费,取消了省界收费站等,过路时确实提高了效率,但费用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还有所增加。另外,流通环节太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我国,多级批发、多级零售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商品不仅要经过一级批发和二、三级分销环节,而且为了争到商场货架的好位置,往往还得交一笔不低的进场费等。每增加一个环节,平均加价5%至10%。举例说,原产地2、3毛钱一斤的蔬菜,通过运输,多层批发,到老百姓手中变成2、3元一斤了,翻了十倍。
不管是什么原因,把物流成本降下来,是当务之急。因为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侵蚀了上下游产业的利润空间,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化关键环节改革,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包括科学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等;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降低物流要素成本。包括完善物流用地考核,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等;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物流税费成本。包括降低公路通行成本,降低铁路航空货运收费等;加强信息开放共享,降低物流信息成本。包括规范货运车辆定位信息服务商收费行为等;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降低物流联运成本。包括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内河船舶船型等;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包括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
把物流成本降下来,须拿出有感的实招。各地要根据《意见》的要求,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在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挂车减收车辆购置税等的同时,要建立大物流体系,把海、陆、铁、空联动起来,减少空载率,降低物流环节运输等成本;要把过路费等大幅度降下来,特别是对已到期的或者已还清贷款的收费公路,按照有关法规取消收费;要加强仓库、堆场、接驳、停车场等转运设施建设,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和兼容性,实现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无缝衔接,建立“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各种管理收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