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在连续三个月下行后,5月CPI终于重回“2时代”。
CPI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海外需求疲弱、我国受疫情冲击之后,CPI涨幅仍走出回落势态,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深厚潜力。CPI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国CPI的构成涵盖了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稳定物价,就是稳定民心。
CPI涨幅回落是稳物价、保基本民生政策效果释放的具体体现,也展现了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的积极效果。5月,食品价格涨幅的收窄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2019年9月之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就站上了10%以上的高位,被认为是拉动CPI同比上涨幅度扩大的“元凶”。今年年初受疫情和春节的双重影响,食品价格涨幅更是突破了20%,2月更达到了21.9%,创下了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此后,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连续3个月回落,从3月的18.3%,到4月的14.8%,再到5月的10.5%,持续下降。
尽管食品价格涨幅收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六稳”“六保”的政策效果有直接关系。从制度层面看,这是从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到“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从保障农产品供应到降低流通成本,从加大商品价格监管力度到依法查处哄抬价格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面推进、精准发力,促进稳定物价的结果。从供给侧来看,这与季节性因素有关,5月各地自产的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12.5%。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粮食产能稳定为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有效供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证了良好的市场流动秩序。以生猪供应为例,5月猪肉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分别下降了8.1%、15.2%。猪肉批发价格从3月2日至8日每公斤49.11元,到5月24日的每公斤38.24元,连续12周下降。一方面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源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和稳定——我国幅员辽阔,保障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是“北猪南运”的前提,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冷链物流是储备冻猪肉投放的重要保障。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出现了相关表述。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必须保持物价的总体稳定,打消老百姓在做经济决策时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物价稳,民心稳,是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前提,更是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