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人社部牵头的养老制度研讨会围绕个人账户、双轨制改革、投资运营、全国统筹等多方面展开讨论。这一养老改革预计最晚明年3月出方案。舆论关注的延迟领取养老金的观点,没有纳入此次研讨的范畴。有多位学者指出,为解决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必须走向全积累型的个人账户,也就是说现收现付不可持续(10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
每每关于养老制度改革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国人关注,这不奇怪,这项制度的改革与每个人相关。不过,囿于种种原因,关于养老改革方案的各类信息却一直像挤牙膏一样,上月挤一截,这月挤一截。去年说延退,今年说并轨,来年仍在说“全积累”。就在上月初,媒体曾刊文称,由国研中心、社科院等四家学术研究机构所做的社保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于8月底上交相关部门。方案涉及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
给人的感受是,改革方案一直像雾里看花,一头热一头冷。一边是公众只恨没有多长双眼睛,尽量欲看透其中每一个细节,知悉其一年年难产的原因和代价;另一头却是顶层设计者稳重有余、效率堪虑、公开不足。养老改革的各类信息不断传出,公众却在翘首中焦急不堪。就在今年8月,有媒体称,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专家团队参与制定多套养老体制改革备选方案,据说已经提交有关部门讨论。
清华有点性急,不想遮掩,先行将他们的方案在人民网上见光。方案称,从2015年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中国社科院有人士称,社科院早已提交方案,其中也有专门针对“延退”的建议。方案究竟是四套还是五套?抑或像当年新医改方案那样多达八套,无辜加无奈的公众爱莫能助,继续苦苦等待和揣测着。
当然,养老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区,各种困难可以想见。但正因如此,这些方案更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特别是听取被养老金双轨制“轨掉”一大截养老金的非机关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意见。因为这二十多年来,他们对这个因制度不公带来的权益剥离感痛切很深。完全可以这样说,养老金双轨合一是这次养老制度改革的必跨之阶。若他们的意见未能渗透进改革方案,并形成一股并轨力量,那么,重蹈改革失败覆辙恐在所难免。
从之前的报道我们知悉,这四套改革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讨论,那么除了清华率先“晒方案”之外,其他三套方案的“主题”又是什么?核心是否明确对养老金双轨制拟制出具体的并轨时间表与操作路径?以期直击这个最大不公的命题。如果仍像尹蔚民、胡晓义两名人社部正副部长那样用“终将”来描述养老金并轨速度,那无疑仍摆脱不了“方案欠缺”的宿命。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相信另三套方案中有此涉及。
所以,我们不妨全部公开几套养老改革方案,让人民群众先期公开激辩。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真理在阳光下只会越辩越明,道理只有在辩论中才会变清晰。道理一明,求解问题的最佳路径即可出现。让方案先充分接地气,让各方利益先公开博弈,方能形成社会合力,力戒公地悲剧,避免走“有权者占利”的扭曲老路,进而倒逼填补“养老不公”的步子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