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仝玉娟:那些尴尬,那些心痛
//www.workercn.cn2013-10-30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一周时间内,《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迅速从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转变成一个背弃新闻职业道德、令同行蒙羞的背叛者。这样的变化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倍感尴尬。

    在央视的报道播出之前,舆论对警方跨省抓记者的行为大加斥责,一是认为记者发报道是职务行为,警方不该越过报社直接抓记者;二是认为长沙警方对这起案件没有管辖权,跨省抓捕实属不当;三是认为警方若不公布证据就该放人,不能“先抓后审”。事实上,这三点均因对相关法律的误解和不了解造成的,但警方却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和澄清,错失了一个向全社会释法、普法的良机。

    有些时候,不懂法的不只是普通群众,还包括一些地方的政府机构。就拿“株连式拆迁”来说,这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中纪委、监察部均明令禁止的拆迁行为,然而长沙市天心区却照用不误,并于近日上演了一出“挟教师儿媳以令‘钉子户’婆婆”的闹剧。当地领导声称“教师有义务对其家人和邻居进行法律宣传,做协调工作”,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在先,还有何资格要求别人去宣传法律?!无独有偶,福建省闽侯县也于同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当地一对教师夫妻因女方父母拒拆迁而双双被停课,夫妻二人因此离婚才保住了丈夫的工作。有评论怒斥这种通过绑架亲情逼人就范的拆迁方式既缺德下作又目无法纪,已成触发众怒的恶权毒瘤。而除“瘤”之计,恐怕还有赖于明确而严厉的追责机制。

    拆迁需要注意工作方式,接诊看病同样如此。近日发生的浙江温岭杀医案令人沉痛,日益紧张、敏感的医患关系再次成为舆论场上的核心议题。毋庸讳言,近年来医护人员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患者的就医感受越来越差,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体制上的因素,医患双方也都难辞其咎。

    在温岭事件中,杀医者连恩青是个显得有些偏执的患者,而接诊医生在面对他反复的询问和请求时,恐怕也没有做到足够的耐心和细致,“觉得自己多是只关注了病情,没有注意到他的内心感受。”于是,“鼻子难受,但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好的,没有人回答他的疑惑”成为连恩青最大的纠结,直至惨案发生。由此可见,规范、畅通的医患沟通渠道和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是多么的重要。但愿医院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能够尽快行动起来,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莫让杀医血案再次发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