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杨朝清:快递1元钱超越诚信
//www.workercn.cn2014-01-02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84岁的老人通过快递寄来1元钱,只为归还一年半前乘车时所欠的1元车费。近日,收到信封内崭新的一元钱和一封感谢信,陕西西安市公交六公司稽查服务科科长刘洁动情地说,老人的真诚太让人感动了。老人在信中说,“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公家的钱,公私要分明。”(1月1日《西安晚报》)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犹如一道射进心灵的阳光,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温暖的力量。在经济学的逻辑里,1元钱的购买力通常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社会学的视野中,1元钱却具有强烈的符号色彩,不仅传递出信任、诚信的符号信息,也引发人们关于公私界限的讨论和反思。

    在物质丰盈时代,1元钱的价值往往被漠视:“1元钱感动”的产生,源于老人的泾渭分明。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个人关系和公共关系的不同,在于它们的角色和规则不同。拖欠私人1元钱可以忽略不计,拖欠公家1元钱却不能“赖账”,这样的底线坚守,因为稀缺和清新,显得弥足珍贵。

    公私不分从表面上看并不打紧,可是,当人们经历了无数小的公私不分之后,就会对公私不分的容忍度增大,对公私不分的承受力不断增强,最终产生一种“见怪不怪”的麻木态度。因此,要做到公私分明,就必须在公与私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地带;只有边界清晰,才能避免公私关系的混合变形。

    伴随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基础就从人情转向契约。在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下,社会生活契约化既是公共关系的要求,也应该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从这个角度上说,“1元钱感动”虽然难以复制,其符号价值却不容忽视——坚守契约精神,公私分明,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