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 涨:必须承认,公益是门技术活
//www.workercn.cn2014-01-08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河南公益项目、每天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的“爱心早餐”因内部管理起内讧。针对类似现象,有公益人士称,“做公益并不是只有爱心就够了,对民间公益组织来说,一定要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的运作机制。”有调查显示,民间公益组织能生存2年以上的不足30%.

    尽管这样的“高死亡率”让人有些意外,但应该看到,在这一波发展热潮下,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普通市民对于民间公益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而公益组织发展之路开始分化,遵循基本的优胜劣汰规律并不奇怪。

    当然,企业与公益组织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但将盈利与公益这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却是需要警惕的视角。公益组织究竟要不要盈利这个问题,不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公益组织内部,仍有人笃信以盈利为耻。以至于在实践操作中,这种观念往往衍生出公益组织不顾项目执行效果,而竞相攀比压缩行政费用等现象。自己都快饿死了,还想填饱别人的肚子,精神可嘉,做法堪忧。其实在港澳台以及欧美等地,以部分项目的盈利来维持公益组织的生存和公益项目的发展再正常不过。公益虽然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不代表不可以盈利,相反只有实现合理收入,才有本钱实施更多公益项目。

    在具备热情之后更应该冷静看到,学会盈利是让这种热情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而要具备盈利生存的能力,除了呼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降低登记门槛外,民间公益组织更应关注的是自己内部的问题。类似“爱心早餐”这样内部管理出问题的并不少见,去年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针对国内1000多家民间公益组织从管理、项目、财务等层面解析,平均分仅为26.95,60分以上的机构仅有61家。

    公益组织出身草根没关系,但管理上若也像一个草台班子,自己的生存都困难,助人的热情最终也无法照亮他人。算成本、搞活动、晒账目……必须承认公益是门技术活,帮助他人的人更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技能。

    而要再进一步形成公益社会,民间公益还需“从细胞进化为组织”,不光是公益组织和受助对象两方面的事,还有很多角色不能缺位,比如第三方监管机构、孵化机构、专业的项目团队等等。而眼下,公益组织多是单打独斗,组织之间既缺少互动也谈不上补位。往往有的项目几个组织做,有的项目却无人认领。

    民间公益组织高死亡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好像赛跑比赛,既要有裁判员划定跑道、鸣枪起跑,参赛者自己也要具备实力。凭借自发的热情有个好的起跑,还得通过专业、规范的管理才能最终完成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免不了有人出局,留下的人则更应反思,救人之前,如何先避免让自己成为被救助的对象,这既是社会对民间公益认识加深的表现,也是民间公益进一步繁荣必须解决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