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孩子感冒发烧,作为家长一起陪着上医院看病。在医院挂号收费大厅,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动:数列就医队伍蜿蜒到入口,人群中还不断夹杂着咳嗽和抱怨声……近年来,看病难成了一个民生关注的话题。尽管这些年来,医院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仍难免捉襟见肘。
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生了病你总不能不去医院吧。眼下的医疗服务并非免费性质,因此,从经济学眼光看,看病难长期存在是一个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配置,任何生产或服务行业,当求大于供,必定导致价格上涨和奇货可居,这也会影响到生产和服务效率。不过,这种现象持续时间不会长久,因为,当看到有利可图,就会有其他资源进入,生产或服务提供者增加,自然会使得价格下降和服务的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之所以产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医疗领域带有社会属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并不能摒弃经济规律。比如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当下实行的“医药分离”,不“卖药”不意味医院就忽视经济利益;相反,医院将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收费等途径,来实现自身经济收入。
因此,从经济学逻辑看,看病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医疗资源有限,追逐的人多了,必然会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这与过去相关政策上一直存在的“准入门槛”有关,挡住了民营资本的进入步伐,影响到医疗领域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而社会资本办医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就在于民办医疗机构的医保难享“同等待遇”:同样看病,到公立医院可以“进医保”,到一些民办医院却难在医保范围报销。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民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考虑。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这意味着对民办医院医保将“同等对待”。
前几天,碰到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先生,他的观点是改革“顶层设计”并不光是指顶层制度设计,它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个配套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医疗改革来说,与城镇化建设也密切相关。城镇化要以“人”为中心,农民进城以后,不仅要解决户籍问题,相关的医疗服务也将成为必然的选项。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其中不少就医者来自外地,如何统筹好城乡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这正是一篇亟待挥写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