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苏剑一:有听取不同声音的雅量,还要有摒弃偏见的理性
//www.workercn.cn2014-02-1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当不良舆论占上风,可能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让不少人因害怕被拍砖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络发言如今已成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焦点新闻事件发生后,无一例外会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引发热议。这是个好现象,网络给不同的观点提供了交锋平台。但从以往的诸多情况来看,情绪化、非理性的网络发言,在网络舆论中占了不小的比重。最近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媒体曝光东莞涉黄违法犯罪活动之后,有网友竟发出了“东莞挺住”的惊人之语。

    在网络舆论场,一些听上去很另类、偏激的声音,有时似乎能收获不少的“顶”和“赞”。这实质是由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的——在海量信息不断刷新的网络环境中,那些“特别”的声音往往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在眼球效应的诱使下,一些人在参与网络发言时,就会刻意选择一种更迎合网络舆论的腔调。

    这种话语偏好的危害不容小觑。当网络上充斥着不负责任、不理性、情绪化的表达,那些富有真知灼见的理性分析和讨论,很容易被众声喧哗所湮没。当不良舆论占上风,还可能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让不少人因害怕被拍砖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长此以往,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将大打折扣,受损的是所有网民。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答案的关键词是三个字——“理中客”,即在网络发言中尽量秉持理性、中立、客观的原则。

    坚持理性发言应成为所有网民的共识。毫无节制地宣泄个人情绪,动辄爆粗口,甚至呼吁进行人肉搜索或进行人身伤害,自以为很“酷”,实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非理性的表达,常常会让公共讨论变得碎片化,甚至沦为一地鸡毛。唯有理性发言,尊重常识,才能有效增进社会共识,促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每个人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评价存在不同立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网络发言中“立场先行”、“无原则站队”,却不可取。如今的网络讨论,经常出现持不同立场的人相互攻击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立原则的失守。多元社会,要有听取不同声音的雅量,还要有摒弃偏见的理性。

    客观原则应是网络发言的底线要求。网络舆论鱼龙混杂,有的人为一己私利散播谣言混淆视听,这一问题遭公众诟病已久。那些随意捏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的人,践踏的正是客观发言的底线。如果网络成为谣言和阴谋论的集散地,人们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将大幅增加,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网络是个好东西,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离不开每一个网民的努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