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针对近期频发的暴力伤医问题,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医学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治百病,医生也不是神仙,也不可能时时、处处、个个都能妙手回春,都能手到病除,所以医患之间大家要互相理解,理解万岁”。确实,限于知识、限于火气、限于情绪,人们时常忘记或者顾不上自己本有的常识。呼吁大家回归常识、回归理性,迫切、有益。
所谓相互理解,就是指医患双方理解彼此的处境,病人及其亲友要理解医生的能力和精力限制;医生要理解病人及其亲友的失落、痛楚和心力煎熬。通过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确确实实能让人们少几分火气与不快,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柔软、温暖的呼吁和做法,也能为医疗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湿润的空气。但如同医学不包治百病、医生不是神仙,相互理解的作用其实也相当有限。
研究表明,在医疗领域,医院、医生、病人、政府等主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医疗领域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此。就与医患冲突最直接关联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言,它至少带来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医院和医生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牟利,不当医疗、过度医疗,造成患者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患者及其亲友很难对治疗过程形成理性的预期。医疗水平和诊疗过程的专业化门槛,既为医院和医生获得信息优势提供了可能,也为患者及其亲友形成脱离实际的期望提供了空间,更为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污名化提供了土壤。当这些风险遇上由相关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形成的错误的激励导向时,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问题。令人厌恶的吃回扣、收红包者和被暴力伤害者是同一群人;被病痛和医疗费用折磨者与残忍的施暴者也是同一群人。如此,整个医患关系被极大地扭曲。
暴力伤医是扭曲的医患关系最极端的表现形式,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肇事者都需要被依法惩处。在对暴力伤医进行既堵且疏的治理过程中,倡导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彼此的处境和情绪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改革对扭曲的医患关系进行矫正,对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蕴含的风险进行制度性的纾解和排除。
市场竞争和外部监管,是抑制信息优势方谋取不当利益的两种重要手段。事实上,近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也试图从这两方面着力。比如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探索医生多点执业等,抛开其他的影响不说,它们能通过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抑制医院和医生利用信息优势不当得利。与此同时,实行医药分开、收支两条线,在给予医生人力资本合理报酬的情况下,从制度层面斩断以药养医的可能性,也能限制、避免被当前不恰当的激励机制激活并放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相互理解诚可贵,制度建设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