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天津爆燃事故中,被逼捐的网友差点把网门给砸破了的马云,一个多月后在北大首届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开学典礼上,将自己的公益慈善观毫不掩饰地传递给了社会。显然,马云是有备而来。
很多媒体摘取了马云演讲中“花钱比挣钱难太多”,作为新闻的看点。这给向来只看标题不看内容的网友,似乎又抓到到了讥讽的把柄,觉得做了铁公鸡的马云还在卖乖,实在虚伪得可以。很多网友就是这样,你要是像陈光标那样高调捐款、并且哪儿有灾难哪儿就有他高调的身影,他们会骂你是“骚包”。但是你要是个数一数二的富豪,灾难面前没见你出点豪血,他会说你连国都不爱,不配做中国人。其实马云在北大的演讲中,真正传递出来的信息有些“敏感”,尤其是一句“不能愚蠢地捐了”,有点性情中人的味道,但不无深思熟虑,切中时弊。
要说“愚蠢地捐”,作为2014年度总捐赠高达145亿的马云,恐怕早就“愚蠢”到家了,但人们并没见他高调过,也没见他后悔过。因此,马云所说的“不能愚蠢地捐了”,应该指的不是不捐,而是怎么个捐法。“不能愚蠢地捐了”,应该包含了至少两层意思。一方面,与比尔盖茨相比,对于他这个年龄、他所处的中国社会来说,通过财富的扩大再投资、解决更多人的财富以及就业问题,比脑袋瓜子一热的激情裸捐,意义来得更深远。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感。很多人可能觉得马云这是在寻找借口,是在自圆其说,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眼界,打量这个创造互联网奇迹和财富奇迹、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奇迹的人物眼界。这种差距,可能需要时间去弥补、去对接。
马云的另一层意思,应该是一种对中国慈善事业在运作机制、人才储备、慈善精神等方面的批判、或者说是信任程度有限。这是整个社会都在反思与质疑的问题。只不过今天这个想法,马云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但他依然触到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痛处。
道德的分量不是仅仅用捐款的数量来称量的。批判也是一种道德的传递形式。如果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且由此而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完善、改变慈善事业停留在民众为包括人祸在内的灾难无限止的买单状况,这个慈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境界。
综观去年的慈善榜不难看出,马云作为去年的中国首善,从他捐赠在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等方向上,也能看出马云不愿“愚蠢地捐了”的慈善价值取向。马云的公益慈善观,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社会,不可能人人都认同并接受,尤其涉及到道德层面的事情。中国社会,连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要不要扶都争得不可开交,更何况是一个中国的首富在要不要捐、怎么捐助慈善这么敏感话题上的个人观点。马云敢把这个话题摊开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中国社会已经非常需要勇气了。所以套用网上一句话,非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