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互联网发展助力美好生活

喻思南
2020-06-04 08:38:37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互联网发展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网络惠民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网民人数超9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6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网络惠民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7年,全国上网的计算机不到30万台,用户仅60多万。今天,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互联网不仅连接触手可及,使用也更加便捷。20多年前,大多数网民通过拨号上网,甚至要懂专门的程序语言,如今,从陆地边陲到千里海岛,网络信号全天候覆盖。“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及其催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极大降低了网络的使用门槛:西南山区的农民,在直播平台上卖起了家乡的土特产;天各一方的亲人,通过手机应用视频聊天;足不出户的老人,学会了网上下单购物。这些以往认为遥不可及的场景,已是稀松平常。

  随着“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GDP的比重达34.8%。新技术的加速应用,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有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疫情防控中,在线教育、在线问诊、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网络音乐等应用的快速增长,充分展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很多数字企业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数字技术应用等,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互联网带来开放、互惠、共享。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把网络基础设施修进深山、架上高原;科研人员帮老年人、视障者等信息时代的特殊群体开发软件,指导他们上网。眼下,互联网向智能时代跨越,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技术支撑。5G与教育融合,高清、流畅的通信支持,使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共享大都市教育资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手语翻译成文字,聋哑人有了交流沟通的便捷桥梁。而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当前难以覆盖的“网络盲区”也有望进一步消除,更多人将享受到智能时代的普惠服务。

  新基建驱动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更新迭代加速,亟待相关行业抓住机遇,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比如,疫情防控期间,网络零售激活了农村消费,未来如何更好完善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网购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移动支付更加普及,推动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新场景更加丰富,能否进一步拓展在线餐饮、在线旅游、在线家政等网络服务,持续扩大数字消费的边界?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发挥了“数字政府”的作用,能否将好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无远弗届的力量,为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不久前的一次读书分享活动上,一名盲人按摩师在线分享了她听一本旅行书的心得。她说自己被祖国大江南北美景深深吸引,以后想去海南,在海边的客栈住上一晚,伴着涛声入梦。互联网无障碍技术,帮助更多人拥抱大千世界,实现心中理想,而这,也正是互联网发展的题中之义。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你学习的样子真美”

    61岁的万雪琴,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老年大学学员。今年3月,这所老年大学开通“空中课堂”,万雪琴第一时间进行了注册。

  • 正视“钟美美”神模仿老师背后的真问题

    来自黑龙江鹤岗的男孩“钟美美”因为神模仿老师一度引发关注,近日却大量下架模仿老师的视频,传言称他被约谈。

  • 仝卓坑爹,谁给他递的铲子

    近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歌手、演员仝卓在直播节目中自曝高考时将“往届生”改为“应届生”一事持续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质疑,仝卓的父亲、山西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仝天峰或参与此事件。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