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单“裸奔”、APP过度索权等老问题尚未解决,人脸识别等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又来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曝光突然增多,让很多人担忧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骚扰,更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新老问题叠加,使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新挑战,越是如此,越要下大力气守好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首先,相关法规需更加完善。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到,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期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相关法律法规需加速制定与完善,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更详尽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个人信息收集方应切实尽到责任。《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因此,相关企业须依法收集用户信息,并尽到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可借力技术手段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及滥用。
同时,有关部门要对相关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精准打击,是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大量接触个人信息的行业,不能仅靠其自律,还须加大对窃取、倒卖、盗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畅通受理渠道,形成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