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网络痕迹”收集利用要恪守最低限度

针未尖
2020-06-18 11:26: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爱奇艺在“超前点播案”败诉后,又被指“侵犯隐私”。爱奇艺在案件庭审中提交了原告用户吴先生的观影记录,被当事人公开质疑。观影记录、打车轨迹、搜索记录、购物清单……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每一次屏幕停留、指尖操作,都会被存储为数据形态的“痕迹”。浩如烟海的“网络痕迹”关系用户个人隐私,究竟该如何保护?

  俗话说“雁过留痕,风过留声”,网民在互联网空间活动后也会留下“网络痕迹”,比如表格注册、网页浏览、观影记录、打车轨迹、搜索记录、购物清单等。“网络痕迹”又称“数字脚印”,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暴露我们的各种隐私,也引起人们的担忧。

  用户在网络平台留下的“网络痕迹”被该平台数字化存储与收集,并成为平台向用户进行个性推送、定向营销的依据。从商业角度说,随着平台拥有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庞大,商家自然希望掌握并分析用户的偏好,以达到精准推送的商业目的,这也情有可原。

  然而,将用户的“网络痕迹”进行跨平台传播,集中“围攻”用户偏好,这就涉嫌过度收集与利用“网络痕迹”。例如杭州市民陈女士只因浏览过某个婚恋平台,随后就收到不同婚恋平台、机构的推销短信,变成一批平台的精准营销对象。根据以往的案例,不少用户只要在某个借贷平台留下过“脚印”,很快就会收到多家平台的推销电话,让人家办理贷款。可见,用户的“网络痕迹”,有被二次甚至N次转手与利用的风险。

  为保护用户权益,消除信息风险,相关部门应对网络平台收集与利用“网络痕迹”予以规范,明确利用和隐私保护的边界。比如,在自己平台内收集与利用自己用户的“网络痕迹”,一定要遵循正当、合法、必要、同意的原则,恪守最低限度的原则。对于一般“网络痕迹”,用户同意授权后,要去标识化处理,使得单凭该个人信息无法准确定位到特定个人,然后平台才可据此提供个性化推送和服务;而对于敏感“网络痕迹”如行踪轨迹、投资理财等信息,则必须严格保护。

  尤其是,应严禁各平台对用户的“网络痕迹”实行资源共享。一家平台分析到用户喜欢搜索、关注某项商品或服务,在资源共享下,许多平台都掌握了该偏好,用不了两三天,大家纷纷给用户推销该项商品或服务。用户轻则被“精准”骚扰,重则遭遇电信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可见,网络平台掌管着用户“网络痕迹”安全的钥匙,必须强化其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并严查其滥用数据信息等违法行为。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