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驾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是我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创新型举措。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举措在“落地”时却变了味。假期回老家桐乡市学车的大学生燕青(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槽”,自己要考驾照,培训时被驾校收取了一笔100元、用来抵扣“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的费用。(《中国青年报》6月23日)
2017年公安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驾校要“组织一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很显然,大学生燕青缴纳的这笔100元费用,被个别驾校用于“免当文明交通劝导员”的费用。
或许,在一些驾驶人眼中,当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既辛苦又费时,似乎与练车并无太大关系。可实际上,从事这项活动,有助于了解城市人流情况,培养文明驾驶观念,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提升驾校学员安全驾驶技能。帮助学员逃过服务要求,看上去是为学员节省时间,可实际上却是浪费学员一次学习的机会,致学员安全于不顾。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规定:“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存在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为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借政策要求之名,变相收取学员费用,个别驾校无视法规之举,令人不禁担忧其学员培养的质量。
根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显示,当前全国志愿者总数约为1.98亿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从事交通文明劝导工作,他们也被路人敬称为“马路天使”。如今,想不到原本友好、尊敬的称号,却能用100元买来!变味的“站口子”无疑会打击不少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志愿服务条例》第三条规定:“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交通文明劝导活动因其“无偿”的公益性质得到社会认可。100元“站口子”费虽然不多,但也会让志愿活动“蒙尘”,令志愿活动的受到恶意揣度。
志愿者从事交通文明劝导活动,有效地缓解了交通秩序维持压力,帮助行人和司机远离交通安全风险,他们的功绩不容“假志愿”破坏。越是创新的举措,越是要用严格的制度束缚。面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就必须要将志愿活动置于阳光之下,通过全面的监管防范中间环节的腐败。
例如,深入拓展自愿报名的要求,要求驾校学员通过利用志愿者服务网等平台,以网上报名的形式,参加交通文明劝导活动。引志愿者管理团队加入监督,避免个别交警与驾校的私下“交易”,并用扫脸、扫码等形式核查身份,将网上的志愿记录接入用于驾照考核相关信息系统,确保难以被更改。
当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是一项体现自我价值的光荣活动。考驾照之前,先进行交通文明劝导,亦是“先学会当文明行人,再学会当文明司机”的有益举措。无论是从社会义务上、法律责任上还是职业道德,驾校都应当组织好志愿活动。抵扣“文明交通劝导”服务,一毛钱都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