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科学家终于等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正式道歉,后者尽管发出“邀请函”,但伤害已经造成。本月5日,NASA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科学家参加在加州艾姆斯研究中心召开的第二届开普勒科学会议。很明显,这条禁令唯独针对中国,背后的反华逻辑清晰可见。在没有国界之分的天文探索领域,如此明显的歧视性政策令国际社会深感震惊。
虽然NASA道了歉,但其诚意令人怀疑。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公愤,很多学者都表示无法接受NASA的无理行为。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天文学教授格夫·马尔西表示:“这项禁令完全是可耻和不道德的,出于我的良知,我不能参加这种歧视性的会议。”耶鲁大学天文学教授黛博拉·费舍尔则为中国科学家王吉鸣冤,“他就像我们的亲兄弟一样,如果他不能参加,我的团队所有成员都不会参与本次会议。”如此看来,NASA松口的关键,或许是正直学者的施压——学者们大量缺席可能导致这次会议“流产”,这不是NASA希望看到的。NASA是否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反思?
中国学者在国外受限制,尤其是在天文、通信等尖端科技领域,这点早已不是新闻。沃尔夫条款的存在,一直是中美科学交流的绊脚石。所谓沃尔夫条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1财年开支法案第214页至215页的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难以想象,在日趋全球化、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竟有这样的条款存在,不仅充满了冷战思维,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反华情绪。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刺激了美国某些政客(比如负责太空预算的共和党众议员沃尔夫),他们尤其害怕中国会“窃取”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因此通过条款“留了一手”。我们记得,2011年当“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中国记者居然不能像其他国家的记者一样,到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升空。因为沃尔夫条款的存在,他们被拦在了门外。之后,废除沃尔夫条款的呼声从未停歇。遗憾的是,两年过去了,这个不可理喻的条款依然存在,可见阻力之大。本应无国界的天文学,被美国硬生生地竖了一道“政治篱笆”;基本面向好的中美关系,硬是埋下了一个“地雷”。
沃尔夫条款是中美互信的巨大隐患。如果由它继续存在,美国“封杀”中国科学家、中国记者等事件将会接连发生。如果美国真的对此次事件感到愧疚,就应该立即废除沃尔夫条款,重新反思对华战略,摒弃冷战思维。一个道歉显然不够,从根子上纠正沃尔夫条款的思维方式才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