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李 哲:乌克兰危机将走向何方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克里米亚要从乌克兰分割出去吗?”连日来,这一搅动世界的疑问持续发酵。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并计划于16日举行全民公投。12日,白宫方面发表声明不承认公投结果,放言称如果俄罗斯在此问题上有所行动,美国必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克里米亚公投结果悬念不大。然而公投能否化解当下深重的危机,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在各方激烈角力下,乌克兰局势会走向何方,在未来漫长时间里恐怕都是未知数。克里米亚的去留以及整个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早已不是其自己所能掌控。公投与反公投的努力,都难达到所预想的政治效果。公投后国际局势将再起怎样的波澜,后期效应又是怎样,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

    乌克兰乱局纷扰,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并非毫无缘由,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国内经济危机作用。自独立以来,乌克兰发展转型历经波折,20余年经济形势长期迟滞,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人民怨言和不满日益积聚。与此同时,国内各方政治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无力在解决危机、压缩贫富分化上有所作为,于是乎经济困局与民族矛盾交织,街头革命一再上演,国无宁日,民亦无宁日。

    纵观整个乌克兰危机,外部势力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一些西方大国,暗地里煽风点火、不断搅局,虚伪嘴脸暴露无遗。比如“公投”,印象中在美国等西方大国的话语体系里,绝对是褒义词,代表民意,体现民主。当年,西方支持科索沃公投独立,口口声声“人权高于主权”。而反观克里米亚公投,西方世界不仅齐声反对,还宣称什么“越过民主产生的领导人自行划定边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态度陡变,着实令人咋舌。同样的事情,自己干就是对的,别人干就是错的,这种“双重标准”只会让人看透西式民主的虚伪。

    各方利益博弈较劲,斗不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来看,乌克兰要缓解乃至解决自身危机,就不能做别人的“马前卒”,必须重新走上对话的正轨。只有相关各方真正找出一个全面的平衡方案,乌克兰人民的稳定生活方能可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