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刘雪松:面对美媒贬损,中国无须动怒
//www.workercn.cn2014-04-17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经环球时报貌似很不经意的传播,顿时激怒了太多的中国人。

    “中国的声称耽误了MH370搜寻”,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5日转载纽约时报的报道,并配以这样的标题。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原标题是《中国在马航客机搜救中的行动被认为伤害和帮助一样多》。环球时报认为,虽然标题略微客气,但报道主题只有一个——中国“妨碍”了马航客机搜救。

    中国有没有妨碍马航客机搜救,显然不是纽约时报说了算的。作为在本次空难中公民受伤害最多的国家,中国对于154条生命的尊重与焦虑,世人皆知、有目共睹。

    所谓“中国的声称”,无疑指的是4月5日,中国“海巡01”号船发布的,关于“探查到了可能来自失联航班的水下信号”。这个后来被澳大利亚总理新闻发布所否定的线索,现在成了美国个别媒体讽刺中国的把柄。他们借由美国国防部匿名官员和分析人士之口埋怨:中国“这一声明的目的可能在于彰显其能力,但结果只会令搜寻人员分心并延误搜寻”。

    MH730失联40天来,肯定与否定、否定与肯定的线索比比皆是,美媒为什么单挑中国的刺?这是所有稍具自尊心的中国公民所无法理喻的,被触怒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美媒掩藏在报道中的矛盾节点,并不在中美两国舆论对于中国在马航事件处理上的分歧,而在挑起中马之间的舆论和情绪对立。

    MH370至今未见踪影,美媒直指中国误事,其实是既想通过对中国的污名化,造成参与搜寻的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对立情绪,又想挑起中国国内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反感情绪,可谓一箭双雕。所以,这篇报道一方面表示,“目前在南印度洋参与搜寻的大多数船只都是中国船只”,一方面将中国政府的人道主义情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描述成“向本国国民彰显其意志力和技术能力的绝佳机会”。但纽约时报这番带有羞辱性质的嘲讽,却在许多中国人那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其实要说耽误,马航失联之后,一次次各种指北向南、指西向东的信息乱象,给世人造成的猜疑更多。用善意的心态去分析,可能是技术的落后;用猜疑的目光去看待,可能是难以言表的内幕。但是,美国个别媒体无视全世界搜寻技术整体落后的事实,却将中国一次重要线索的公布可能被证明有误,用“妨碍”来指责,这种傲慢与偏见,已经超出了技术讨论的范围,而是对一个国家的国格的贬损。这在中国民众看来是罕见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客观上,这次马航搜寻,未来一旦水落石出,确实能够比较出科学技术实力以及在军事和民事运用上的差距。即便结果未明,中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但是,将“目前在南印度洋参与搜寻的大多数船只都是中国船只”这个展示中国对失联生命不离不弃的不懈追寻,视作纯粹意义上的展示肌肉,足见个别美媒在国家利益的寻求过程中对于人性与道义、责任与风范的一种“政治失联”,其掩藏的用心,显然会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有基本是非判断能力的人们所不屑。

    反过来,作为一家口不择言、却以新闻自由为借口的媒体,无论其政治背景如何,一惯立场如何,中国都犯不着动怒。MH370失联40天,像纽约时报这样指责中国、颠倒黑白的批评报道只有个别。不是别的国家别的媒体批评中国的胆子不够大,而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虽未必无可挑剔、却也无可指责。即便在美国,网民对于纽约时报这篇报道,也是批判有加。

    因此,中国无论政府还是公民,对于这类舆论风波,展示大国尊严的最佳姿态,不是动怒,不是辩驳,而是用不离不弃的激情与科学技术的发力,继续寻找那些失联的生命,哪怕南印度洋只剩下最后一条船只,船上悬挂的一定是五星红旗。中国需要的是将纽约时报式的扭曲与贬损,当成一种激励,一种能量,看到自己技术实力的差距,从而将技术力量的先进、装备力量的雄厚,当成未来树立大国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失联的生命看得重些,将无端的贬损看得淡些。这才配得上大国的风范。中国用不着动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